日前,特步(中国)有限公司推出专门针对下属十大工厂的文化建设体系,此举旨在推动下属十大工厂建立品质、产能、品牌等方面公开透明、监督制约的工厂文化管理体系,形成工厂及员工之间“比学赶超帮”的良好氛围。
“事实上,随着越来越多企业品牌和生产体系独立运营,制造体系的企业文化建设一直处于相对薄弱状态,用相对不同的文化来推动不同体系的企业文化建设,既能真正把企业文化落到实处,又能形成统一的集团企业凝聚力,让全体员工更加了解品牌、热爱品牌,增强品牌与生产文化之间的融合互动。”特步(中国)有限公司制造体系企业文化部经理肖旭日表示。
文化墙信息分享提升员工价值感
据肖旭日介绍,“十大工厂文化”主要适用于特步集团旗下的制造事业部各工厂,包括制造一厂、制造三厂、泉州高频厂、柯林服装厂、晋江二厂、湖南工厂、安徽鞋厂、安徽服装厂等。在执行初期,首先通过文化墙和部分看板来进行宣导,其内容范畴包括品质文化墙、创新文化墙、提案文化墙、员工收入文化墙等。
“原来308这个鞋款卖得这么好,里面也有我的功劳。”来自特步制造一厂针车车间的小李看见文化墙上的相关信息,顿时内心荣誉感洋溢。他看了文化墙上图文并茂的品牌动态信息后才知道,最近,该公司生产的308鞋款特别受市场青睐,而308鞋款的亮点在于帮面,负责帮面针车工艺的正是小李所在车间。他觉得,一双双从自己手里车出去的帮面,送到下一道流水线组装成成品,最后在市场上热卖,体现了自己的劳动价值。
其实,这面文化墙主要以品牌信息为载体,对公司品牌、产品相关动态信息进行对内传播,帮助员工更加了解品牌、热爱品牌,特别是让他们了解更多参与创造品牌价值的相关环节,帮助他们提升个人荣誉感,潜移默化地调动员工的生产积极性。
肖旭日告诉记者,企业前端的品牌宣导对外都已经十分充足到位,但对内而言,特别是在制造体系层面上,仍然存在薄弱断层。生产流程简单枯燥,员工总在刻板的岗位规章制度下工作,久而久之便出现了疲惫感,“所以,我们开始尝试把更多的品牌信息贯穿到制造生产产品的各个环节中,通过调动主观能动性来规避生产流程中可能出现的人为失误。”
特步制造事业体系相关负责人表示,制度管理多强调理性化,重视科学标准和规范的作用;文化管理强调的是情感化,重视内在精神价值的开发、集体感受和各种非正式规则、群体氛围的作用。接下来,他们会一手抓制度管理,一手抓文化建设,这样既可以造就一个框架结构合理、运转程序规范、制度严格的标准化企业,又可以通过文化管理赋予整个企业以生命活力,为之提供精神源泉和价值动力,引导其发展方向。
谁制定谁管理谁监督降低品质差错率
值得一提的是,一般情况下,在企业制造体系中,所有的生产流程和品质标准均有一系列相关的章程来贯彻执行,但真正的基层人员对这些工艺流程和作业标准了解并不透彻。接下来,特步将基于“十大工厂文化”,推行“谁制定,谁管理,谁监督”。
“事实上,每天,各车间各班组召开半个小时早会,总结生产情况,布置生产任务,并总是在生产中发现问题时才开始重视并事后解决,长期以来,制度都停留在一张白纸上,会制定不会管理不会监督,所以,企业必须梳理现有生产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毕竟,制度与监管是共生共存的。”肖旭日表示。
肖旭日认为,生产制度的制定与监督管理现状就是一体两面。长期迷恋制度的管理惯性,对内会养成管理惰性,不知管什么、如何管,有心无力、无从下手。在众多生产管理监督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中,因对制度管理本身不熟悉、技能不足,导致管理滞后的不在少数,主动管理、发现问题的能力不足,最后只能通过生产事故、品质差错等开展事后总结。
所以,为了更好地将制度落实到生产品质环节中,“十大工厂文化”体系中明确规定,通过品质文化墙建设,在部门与部门、课与课、组与组之间开展品质稽查和评比活动,形成自检、分析、改善的品质管理机制,并根据市场退残信息通报品质异常情况,提出相应改善措施,加强质量目标、质量方针、质量理念的宣导,提高全员品质意识。
与此同时,制造体系还将以各生产部门为PK单位,各生产部门以课为单位,对目标产能、准交情况和实际产能进行PK,找出未达标的原因并提出优化改善措施,对超标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并向其他单位分享经验,帮助管理者清晰地了解本单位的生产能力能否与需求相适应,从而不断提升生产力,保证工厂产能目标圆满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