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特稿)解读“习主席的文化理念”系列专题   @【已钜惠五年!】2020年宣传经典套餐“10+30=1800”网媒炒作推广方案   @《自驾中国行》系列采风(行程图集)   @企业不能没文化!   @北京风痕文化传播:多媒体公关宣传/整合营销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企业新闻 > 文化

国学与企业文化应互为皮毛

时间:2014-10-24 14:11:56  来源:《小康·财智》  作者:江金骐

国学已越来越多地受到企业家重视。企业家的重视,无疑加快了现代企业文化引入国学经典的新一轮讨论。

9月24日,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在京召开,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会并作主题演讲,强调“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习近平对国学的褒扬不仅于此。今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走访北京师范大学时,非常认真地表达了自己希望传统文化能够得到传承。在早些时候,也就是去年的11月26日,习近平到山东曲阜孔府考察时表示,要使中华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挥积极作用。

随着中国进入“大企业时代”,企业文化建设被提到从未有过的高度,但是,无论是民营企业、国有企业或是合资企业,在管理上统统采用了西方经济学的方法,与其相应的企业文化,无论喊出什么样的口号、设计出什么样的LOGO,或拟定出什么样的核心理念,但基本上是围绕着“规制”、“服从”、“流程”、“效用”各做延展。企业文化建设的这一基本取向,不能说不出效果,但实践证明,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水土不服者。企业出现排异,国学正是解决这个矛盾的“方子”。

为什么这样说,看看以下几件正在发生的事:第一件是,“2014北大管理与企业文化国学班”正在开课中,来自金地集团、赛特集团、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北京恒通集团、国美电器、长城葡萄酒等企业的高管,奔着“修身、明志”的目的坐进了课堂;第二件是“中国企业500强”新华联集团,在刚刚结束的年度培训中,专开“国学”课程;“中国机械工业百强”山东华兴机械股份公司,不久前实施以“国学养心,文化育人”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文化创新工程,为正在开展的“三提一优”活动提供了精神动力。除此之外,我们还经常听说许多公司,从高校邀请国学老师,开展形如“《弟子规》特训营”、“员工诵读感恩词”、“孝德建设大家谈”等形式各异、内容大同的学“国学”活动。

我们所说的企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组织里一群人,有共同的理想、共同的追求、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趋向,但是,这种“求同存异”的存在,毕竟只局限于一个组织,体现为单一的经济体行为。反过来说,某一个经济体即使体现出良好的执行性和统一性,未必就能遵循良好的经济秩序、道德秩序。但是,如果将企业文化与“国学”进行对接和融入,那么,这样的企业文化很自然地涵盖着民族性、地理性、行业性,甚至由此衍生的企业“名称文化”、“老板文化”以及“团队文化”,都随时随地处于校正和补位之中。

文化就是人化。传统文化特别注重人的感受和人的发展,而国学就是以“仁义”为核心,对此,有国学专家将其概括为“一个中心、三个代表”,一个中心就是“人”为中心,三个代表即从精神层面、理论层面、价值观层面来解决企业经营中的利益冲突。

实际上,作为企业,如果文化没形成主流,企业的产品推广难免受限制,因为任何品牌都是企业文化的“外挂体”,不论是品牌还是产品,要想走出来,要想闯荡国际市场,如果品牌没有足够的文化做支撑,参与竞争的难度就非常大。

现在掀起“国学热”,根本一点就是要统一“情理法”。如果企业在讲情的时候忽略了理,那就是一种不平衡,因为国学对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就是倡导建立一种信仰。中国最大的危机是信仰危机,表现在信仰的多元和缺失。把国学中优秀的成分精选出来,建立一种企业信仰,不仅让企业员工有归宿感,最终能凝聚正能量,获益的还是企业和企业人。(作者系中国企业改革研究会公司研究部研究员)

最新信息

  风痕,资深媒体人士,网络营销专[详细]

推荐信息

  风痕,资深媒体人士,网络营销专[详细]
郑重声明:本网页面构造与内容设置全部为自主创意,如有模仿或雷同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