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至,眼下不少外企员工担心的不是自己能拿到多少年终奖,而是明年自己能否保住饭碗。据目前多家外企公布的三季度财报显示,不少外资企业在华营业收入和利润出现较大幅度下滑,一些外企不得不打出“裁员牌”,通过缩减在华人力成本来止亏。相关资料显示,目前包括雅芳、惠普、IBM、联合利华等多家外企均已经宣布在中国裁员。
部分在华外企营业收入下降,一方面与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持续不振有关,另一方面也与这些外资企业在全球的产业布局调整,以及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有关。例如不少劳动密集型外资企业正在将工厂搬到人力成本更低的国家去。与此同时,随着时代变迁,在国门初开之时外企所获得的“超国民待遇”如今已经不复存在,而在日趋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之下,面对风头正盛的同行业国企甚至民企,一些自身核心竞争力不佳的外资企业自然难以招架。
事实上,在外企裁员时,为更加有效地节约成本,往往将裁员对准“中年员工”而非新入职的大学毕业生,因为这些员工往往已经升至中层,企业需要负担的人力成本较大。但是,这些曾经与在华外企共成长的老员工,部分人的知识结构和视野,已经难以与当下的市场环境相适应,加之管理工作本身可替代性较强,因此,提拔只需较低薪水却拥有更多精力投入工作的年轻员工进入管理团队以替代中年员工,并以一定的补偿金来要求后者离职或辞职,甚至用“无薪休假”或者“换岗签订新合同”等方式进行隐性裁员或变相裁员,正是许多在华外企人力部门正在做或准备做的事情。
对于这些人到中年的外企“白骨精”而言,突然的裁员不仅将使其生活质量一落千丈,家庭负担加重,也将面临再就业时的“高不成、低不就”窘境。在裁员过程中,由于企业涉及外资因素,有关部门亦难以对是否出现有损员工权益的行为进行有效取证和监管。
当然,不是所有外企的员工都面临裁员风险,目前在华出现利润下滑的外企主要集中在PC企业、消费用品制造企业等。
但也有不少外企正在加大对华投资,如汽车制造企业、连锁超市或餐饮企业等,因为在未来十年,中国巨大的内需市场将为外资企业带来更多的新商机。根据美中贸易委员会的数据,其调查的会员企业中,有半数准备加大明年的在华投资,对于这些面向内需市场的外企而言,其对优秀本土雇员的需求量将增大。
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的十年间,在华外商投资企业从中国累计汇出利润2617亿美元,年均增长30%,分享了中国经济飞速增长的红利,在外企汇出的这些巨额利润中,有中国籍员工的心血和汗水凝结其中。相对于国企和民企在近几年的“涨薪潮”,不少在华外企薪金依旧“原地踏步”。在面临业绩下滑时,外企更应该与中国籍员工同舟共济,共渡难关,通过适应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拓展新市场来寻求新的营收增长点。未来十年的中国,对外企而言既是不小的挑战,也意味着更诱人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