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北京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公示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条例(草案)的征求意见稿。市民自今日至3月10日,可登录法制办或者首都之窗官网提出意见。草案规定,乘客在轨道交通电梯、通道和车厢内饮食最高可罚500元,另外,导盲犬佩戴导盲鞍和防止伤人的护具后可以随主人进地铁。
电梯通道车厢内饮食拟罚款
地铁车厢内是否能吃东西?此前,公众对此一直存有争议,甚至有地铁乘客因此发生肢体冲突。争议原因一方面是一些乘客为了早高峰能多睡几分钟,不得不把早餐带进车厢内吃,另一方面地铁车厢内充斥的各种煎饼果子、鸡蛋灌饼的味道又让不少人难以忍受。此前,北京地铁运营公司以及京港地铁运营公司给出的态度是,不许在车厢内饮食,但是对于部分硬要吃东西的乘客也只能进行劝阻。
此次草案第四十四条明确,禁止乘客在步行梯、电梯、通道、车厢内饮食。按照草案规定,不听从运营单位劝阻制止的,由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处警告或者5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另外,以下行为也将按照该条款处罚:擅自在轨道交通设备设施上涂写刻画;携带违反《轨道交通乘客守则》规定的行包、物品进站乘车。
关于乘坐地铁时“禁食”的规定,北京并非最先提出,事实上,在新加坡、纽约以及中国香港等很多城市,轨道交通内不能饮食都已写入规定,违规者将接受不同程度的处罚。
以中国香港为例,按照香港地铁的有关规定,任何人不得在地铁付费区内饮食,包括月台和车厢,否则处以定额罚款2000港元。
新加坡对于这项规定更为细致和严格,不仅旅客在地铁内严禁吃喝,就连开水、矿泉水、瓶装饮料、含在嘴里的糖、花生也不例外,甚至老人、幼童及孕妇在地铁上也不能喝开水,初犯者可被罚款30新元(约合人民币150元),一旦被控上法庭,重犯者可被罚最高500新元(约合人民币2500元)。
除了这些国际化程度高的大都市外,我国部分城市近年来也开始了类似的尝试。在武汉,根据《武汉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在地铁车厢内吃东西,在车站、列车内吸烟、随地吐痰、吐口香糖、乱扔废弃物、携带宠物家禽等动物、售卖物品、表演歌舞等都可能面临50元到200的罚款。
去年,上海出台新版《上海轨道交通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将禁止“在车厢内饮食”,意味着上海有望首次通过立法明确地铁车厢“禁食令”。
导盲犬可随主人进入车厢
根据草案第四十二条规定中的“特殊群体乘车安全”,行动不便人士在无人陪同情况下进站乘车,可联系车站工作人员获得帮助。视力残障者携带导盲犬进站乘车,应当出示视力残障证件及导盲犬证,导盲犬应当佩戴导盲鞍和防止伤人的护具。导盲犬可以乘地铁,是否意味着其他动物也可以进入地铁呢?草案第四十四条提到,禁止携带动物进站乘车,导盲犬除外。
目前,导盲犬在发达国家已非常普及。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免费使用导盲犬是盲人的一项社会福利,至少有30多个国家通过立法予以保障。盲人可携带导盲犬出入所有公共场所和乘坐各种公共交通工具。
而根据国内2012年一项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有1691万盲人,导盲犬却不足50只,其中北京拥有导盲犬仅16只。在国内,导盲犬出行常遭遇阻碍,很多城市都有不让动物上地铁的规定,导盲犬也不例外。
早在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修订时,就赋予了盲人携带导盲犬出入公共场所的权利。近期以来,各省份陆续颁布具体实施条例,以期将这一法定权利加以落实。
如重庆明确规定,相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对盲人携带有识别标识的导盲犬出入公共场所和搭乘公共交通工具给予便利。山东省也发布新规,盲人可以牵引导盲犬乘坐交通工具。不过,近年来,在北京,盲人携带导盲犬乘坐地铁、公交车被阻的事情却非常普遍。未来,这一情况有望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