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特稿)解读“习主席的文化理念”系列专题   @【已钜惠五年!】2020年宣传经典套餐“10+30=1800”网媒炒作推广方案   @《自驾中国行》系列采风(行程图集)   @企业不能没文化!   @北京风痕文化传播:多媒体公关宣传/整合营销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政事业单位报道 > 规划/环保

城市经济向新型城镇化转型

时间:2015-05-26 10:13:47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中国城市文化传播网  作者:王小霞

“新常态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阶段,而在新常态下,城镇化仍然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在日前举行的第三届民建城市发展论坛上,民建中央副主席、北京市政协副主席、民建北京市委主委王永庆表示,传统城镇化向新型城镇化转型是新常态下城市经济转型的主题。

城市经济转向以市场推动

“城市经济发展方式开始以政府投资为主转向以市场推动。”王永庆称,当前,行业产能结构性过剩、产业恶性竞争、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突出,已经影响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推进,很大程度是由于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造成的,尤其是部分行业的宏观调控效果不佳,市场监管严重缺位。今后必须有效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由政府主导企业转为调控资产,由市场引导企业。

随着城市群的逐步发展,未来城市经济将以城市群经济圈的新形式展现。据介绍,目前已基本建成的城市群包括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山东半岛、辽宁半岛、长江中游、中原、成渝、关中、海峡西岸。我国初步确定打造20个城市群,包括5个国家级城市群、9个区域性城市群和6个地区性城市群。

未来城市的外向型能力增强,由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及中国“引进来”和“走出去”不断扩大规模,城市外向型联系日益增强,由于中国与其他自贸区建设步伐加快,以及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推进,城市外向性将会进一步增强,特别是一些沿海、沿边城市群将会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中国的整体开放格局。

在此基础上,伴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农业经济产业化程度加深,农民进一步市场化、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城乡由过去分割逐渐走向融合,城乡要素加速流动,城乡市场逐渐融合,城乡产业收入差距逐渐缩小,城乡形成合理互补的分工体系。

坚持城市和城镇协调发展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在论坛上表示,城镇化是任何一个国家资源使用量空前绝后的时期,在城镇化过程中要守住五条底线。

第一条底线是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拉美、非洲国家城镇化的历史教训昭示我们,劳动力过快过早从农村转移出来,不仅会造成粮食产量下降,也导致了城市贫民窟的形成。我国应当加强在小城镇建设上的投入。

第二条底线是坚持城市和农村互补协调发展。城乡之间人口相互流动,这种弹性机制使得我国的经济结构具有非常大的韧性,这种韧性必须保持住。

第三条底线是坚持紧凑式的城镇空间密度。严格控制单一功能区,基本实现职住平衡、功能复合,或者商业、或者居住、或者基础设施等,空间利用应当是混合的。

第四条底线是要防止出现空城。之所以形成空城,先是传统政绩观念的影响,而且过去的财政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今后应当尽量避免。

第五条底线是要保护好文化遗产。文化遗产不可再生,也是不断增值的。名城、山水、城市,是我国传统智慧与现代化融合在一起的产物,应当珍惜。

新产业创新群不断涌现

论坛上传递的信息表明,从当前发展路径来看,城市经济低碳化趋势明显。城市经济发展与追求自然资源,注重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利用自然资源的效率,最大限度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成为未来增长的动力,不仅可以带动一大批研发、物业的发展,还能培育多种新兴产业的生产能力、创新能力。

城市经济增长由要素投入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劳动力价格上升,资源环境束缚日益加剧,以劳动力和资源环境为投入的生产客观方式已经不可持续,市场倒逼下城市经济增长转向创新驱动。而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应当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突破口,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使得城市高新产业创新群不断涌现。

与此同时,文化产业将成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是创新的母体,经济越发达,越需要文化作为精神支撑。世界经济发展的轨迹表明,当一国经济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更加依赖文化和文化产业的引领作用。我国城市经济发展存在着对文化的巨大需求,文化产业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最新信息

  大同市坚持园林绿化高起点规划、[详细]

推荐信息

  大同市坚持园林绿化高起点规划、[详细]
郑重声明:本网页面构造与内容设置全部为自主创意,如有模仿或雷同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