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特稿)解读“习主席的文化理念”系列专题   @【已钜惠五年!】2020年宣传经典套餐“10+30=1800”网媒炒作推广方案   @《自驾中国行》系列采风(行程图集)   @企业不能没文化!   @北京风痕文化传播:多媒体公关宣传/整合营销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政事业单位报道 > 规划/环保

攀枝花城市布局与街区文化(图文)

时间:2015-08-05 09:35:31  来源:攀枝花日报 中国城市文化传播网  作者:罗毅 郑超英

上世纪90年代的渡口水泥厂,高高烟囱下车间厂房和家属区交错在一起

  近日,西区河门口街办编写的《峥嵘岁月——从三线建设一路走来的河门口》一书,让我想起了河门口。参加工作就在河门口,整整14年光阴都在那里度过。

  过去有种说法,好耍不过河门口。上个世纪80年代,河门口最热闹的当属河门口商场。每逢周末,顾客络绎不绝。他们来自附近的厂矿企业,操着南腔北调。时间久了,从穿着打扮和口音方言,大概能辨出他们是来自哪个企业。当时的厂矿、企业效益都不错,来赶街的人总是大包小包往家里拎,很让事业单位的人羡慕。

  后来,河门口商场转让了,附近的许多企业也不在了,但河门口依然热闹。虽然厂都不在了,但人们还是习惯以原来的厂名来代表自己的身份或是居住地。

  这个现象在鲍世行、陈加耘主编的《攀枝花开四十年》一书中得到了解释。鲍世行参加过攀枝花城市规划,对攀枝花的城市布局及其演变的情况有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鲍先生援引我国城市规划界资深人士曹洪涛的观点说,从1961年到1976年,全国的城市规划都停下来了,只有攀枝花是唯一进行规划的城市。也就是说攀枝花建设从一开始就是有规划的建设,这种规划对攀枝花城市布局和城市文化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1965年9月,《攀枝花工业区总体规划》编制完成。规划根据资源分布和山区地形条件,把攀枝花工业基地沿金沙江两岸布列,将冶金、煤炭、电力、建材等骨干企业分布在弄弄坪、陶家渡、河门口、攀密、渡口——仁和五个较为集中的片区。1970年又对总体规划进行调整,新增格里坪、金江、炳草岗3个片区。1978年第四次编制总体规划,在城市布局上进一步明确了8个城市片区的功能。格里坪片区以木材储运及加工为主;河门口片区以电力、建材工业为主;陶家渡片区是煤炭工业基地;弄弄坪片区为钢铁工业中心;攀密片区是铁矿采选及机修基地;渡口——仁和片区以地方工业和商业仓储为主;炳草岗片区为全市行政、文化中心,并为炳草岗、攀密、弄弄坪、渡仁等4个片区的公共活动中心;金江片区规划为化工企业发展用地,并考虑了铁路和仓储用地。

  规划在8个功能区中以“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开辟60个居民点,使生产、生活都能就近就便。

  由此看出,攀枝花城市布局实际是以产业功能布局为主,兼顾生活设施和公共基础服务。居民点实质是附近企业的职工集中居住区(又称家属区),它们和企业生产区基本在一个片区,有的小企业生产和生活区不分。这种城市布局强化了企业功能,加之在特定条件下企业代行许多社会职能,包办了职工的生老病死、家属子女的安置、入学等事务,企业对市民的影响甚于其他因素,城市街区的企业烙印根深蒂固。

  如果再考察攀枝花建设的历史背景,攀枝花早期企业建设实行的是对口援建,由来自一个或几个地方的相关企业承包建设攀枝花的某个企业,这些来自外地的援建者往往集中居住在援建企业所在的街区,这些街区就有了鲜明的移民原住地特色。

  企业、职工、移民构成街区的基本要件,不同的企业、职工和不同地的移民就有了街区文化差异。个中自有渊源。

最新信息

  大同市坚持园林绿化高起点规划、[详细]

推荐信息

  大同市坚持园林绿化高起点规划、[详细]
郑重声明:本网页面构造与内容设置全部为自主创意,如有模仿或雷同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