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特稿)解读“习主席的文化理念”系列专题   @【已钜惠五年!】2020年宣传经典套餐“10+30=1800”网媒炒作推广方案   @《自驾中国行》系列采风(行程图集)   @企业不能没文化!   @北京风痕文化传播:多媒体公关宣传/整合营销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富故事/人物【@本栏目由北京风痕文化传播赞助】 > 红顶商人

放弃数十万年薪,资深媒体人做可以听的武汉热干面

时间:2021-12-27 10:10:16  来源:湖北新市民网  作者:

烧好一锅开水,打开一份光头黄热干面,15秒后,与堂食一模一样的地道热干面,就热气腾腾的端上了桌,芝麻酱香四溢,红丁青葱点缀浅黄面条之间,再扫描一下包装袋上的二维码,进入“立马嘎事”的微信公众号,选一段武汉方言来历、武汉历史掌故或者武汉段子,听乡音,品乡味,如果再来一碗浮子酒,那真是舒服啊!这就是媒体人黄克骏跟我们描述的一碗可以听到热干面。

热干面大抵是所有在武汉生活的人永远不可能避开的食物,不过关于热干面有没有过去好吃的讨论也有很多。

作为一个外地人,我第一次吃热干面时,一直以为热干面就只是那个味道,遇到黄克骏后,我才有幸知道了,过去好吃的热干面是怎么样的“真面目”。

黄克骏,称自己是光头黄

那天下午,我们约在了办公室见面,黄克骏拎着便携式瓦斯炉和一包碗筷向我们走来,一个中年男人,留着徐峥式的发型(他在抖音上称自己为「光头黄」),戴着一副深蓝色边框的眼镜,脚步匆匆。他的另一只手上拎着他的热干面,活脱脱一个跑江湖的手艺人。从简洁完备的道具和娴熟的操作,显然他早已不止一次这么介绍演示他挚爱的产品了。

黄克骏张嘴,一口地道正宗的武汉话,肉坨坨的扑面而来,毫无外人所说的“恶躁”感:“武汉应该跟热干面立个雕像。”这着实惊呆了我,那是一种热干面骨灰级爱好者才有的气息。

还没等坐下来,黄克骏就熟练地将锅放在桌上,把面从箱子拿出来:“给,这个得放在冰箱里,这几天,你们都不用买早餐了。”

那天下午同我一起的还有几位同事,见我们人多,他又从箱子里拿出了一些碗筷,若不是在屋里,我会以为这是一次快乐的野外聚餐。

说着他就现场给我们做起了热干面,撕开包装袋,里面是一份塑封好的鲜面以及分别包装的芝麻酱、酱油、蚝油、鸡汁,还有一包酱萝卜,包装袋的另一侧上印着一个二维码,赫然写着:「一碗可以听的热干面」。扫码,就能进入光头黄的微信公众号“立马嘎事”,听他用纯正武汉话和略带评书味道的新派汉腔脱口秀,娓娓道来武汉那些历史掌故、地名由来、方言故事,也是他作为曾经的资深媒体人的痕迹。

早在五年前,光头黄克骏就在武汉颇有影响力的交通电台主持一档用武汉话讲武汉故事的节目,做节目那段时间,他因机缘巧合接触并深入了解到了不少与热干面有关的掌故。尤其是武汉人吃热干面的频次大幅下降和大批武汉吃一碗一天不想吃饭这些数据,让这个最会说段子的媒体人,有下场做热干面的想法啦。

在抖音里,“武汉光头黄哥”关于武汉热干面不好吃啦和武汉热干面不好吃的几个原因的视频,受到广大网友的关注,累计浏览量超过50万,而且一边倒的支持光头黄的分析与观点。这让他觉得做热干面不仅是生活,更是使命和生命。

此时锅里的水已经开始沸腾,他将面条取出放进锅里,盯着手机上的时间,边拿筷子搅拌边十分自信地说:“正暂(现在)蛮多热干面,你拍(吃)一碗下去,一天都不想吃东西。我这个面,早上吃了,中午照样会饿。”

我确实常在早上吃了一碗热干面后到中午都不想吃饭,一直以为这是热干面扛饿的特色。直到遇见光头黄克骏后,我才知道真相。原来倒不是因为热干面的热量有多高,而是面条出了问题。现在面粉为省钱,压面也图快,工艺不到位,放锅里拿出来还是夹生的,人一吃胃里直接发胀了,用黄克俊的话说,简直就是压缩饼干。

在媒体工作多年,黄克骏说话简直就是在讲一场脱口秀。从媒体出来后,他有过一段艰难坎坷的创业经历,“前前后后交了近千万的学费,相当于读了2、30个EMBA”。愈挫愈勇,光头黄又开始泡在了热干面的世界,一待就是五年。

“热干面是武汉的图腾,应该立个雕像!”黄克骏常常在半夜还在琢磨热干面的技法和文化。他的妻子觉得他做热干面已经做到走火入魔了。

五年的时间里,黄克骏在武汉走遍了上百家做热干面的面馆,但凡是武汉稍有名气的店铺,都有他的足迹。他发现市面上的热干面在制作上偷工减料十分严重,芝麻酱里掺入花生酱几乎成为一种共识,美其名曰改善口感,以至于给人一种错觉,特别是外地人看来,似乎热干面从来都是这样。他咬着后槽牙,深恶痛绝地说道:“热干面之所以传承近百年,碱面、芝麻酱、芝麻油、酱油,甚至腌萝卜和小葱的配搭,是经过历史考验和市场检验的,形成了固定搭配,变了,就不是热干面了。掺花生酱,那和北京炸酱面或者上海葱油拌面,抑或沙县拌面,又有么差别咧?!”言辞间,一个热干面铁粉的形象顿时跳了出来。

对于黄克骏这样的热干面重度爱好者来说,这是不能够接受的。小时候的黄克骏每天都会来一碗热干面,所以他知道热干面的好,他边看着同事大口嗦面边说:“热干面一百年下来,要是味道不好,早就被淘汰了。群众的舌头是雪亮的。”他的声线酷似武汉著名的湖北评书艺术家何祚欢,更有时不时抛出的小贯口,诙谐打趣,听起来犹如一碗醇厚的排骨藕汤,怪不得号称“一碗可以听的热干面”。

有了长时间的积累后,黄克骏开始自己研制热干面,为了能够找到可靠的加工厂,武汉大大小小的地方他都找遍了。后来,虽然面条有了着落,但芝麻酱却始终没有解决。

“山是眉峰聚,水是眼波横,芝麻酱是热干面的魂。没有好的芝麻酱,热干面的魂就丢了。魂都冇(没)得了,热干面就不可能好吃。”说着说着,光头黄的评书又开始了。

而他找不到合适的芝麻酱的原因也很简单,怕别人掺假。最后他选择了河南周口的一家百年传承的芝麻酱企业,味道醇正,香味自然,还有芝麻去皮工艺,基本消除了芝麻酱的微苦。“选用北纬34°,周口本地的白芝麻,关键是别个敢拍胸脯,假的就赔100万。有他怼腰,我就敢用”,且这家工厂也是传统的家族工坊,他觉得可靠。

就这样,黄克骏开始慢慢研制配比,一碗二两的热干面应该配多少的芝麻酱配多少芝麻油,加多少酱油,就这样不厌其烦地反复地进行实验。

黄克骏在抖音上开设了自己的账号,讲到热干面的变化时引发了许多人的共鸣

家人自然就成为了他的第一批顾客。他说:“我老婆孩子嘴都比较挑,只有他们觉得过关了,我才敢拿出去给别人尝。”

刚开始,黄克骏只寄给朋友品尝,在朋友圈发一些照片,结果朋友吃后,立马让他再多寄几箱过去,这让他有了更多的信心。

某天他接到一个电话,是国内某知名美食家和纪录片导演工作室打来的,原来他在办公室里吃到了光头黄的热干面,让人再订几箱,说是让团队的同事们都尝尝。

至今,黄克骏都不知道这位大佬是从哪儿买到他的热干面的。

看着同事拌着热干面,他拍着大腿攒着劲儿说:“我越想越觉得,热干面真是武汉人的图腾,经得起捶打,而且一捞就熟,好吃方便。”

有人说他傻,黄克骏也称自己是武汉热干面的LV,这个LV不是奢侈品的意思,而是一头驴(lǘ),挺傻挺倔的。

一份职业,无非分为了三个部分:生计、生意、生活。

已经成家立业的黄克骏早已摆脱了生计阶段,而生意阶段此前也尝试过了,做热干面更像是属于他的生活了。

见我们都已吃完,黄克骏起身收拾餐具,十分有底气的说:“我走到哪儿,就把这些便携厨具带到哪儿,不怕他吃,就怕他没吃过。吃了我药,跑都跑不脱。”未来他还计划在粮道街开一个体验店,让更多的人近一步接触他的热干面。

当然他也坦言,热干面就是一种很简单的本地小食,你要说有多么复杂的技巧那都是骗人的,所谓「古法技艺,还原本味」里的古法并不完全是传统的做法,而是一种心法,本本分分做事,老老实实做人,要有一份责任在心里。

他想起以前的街坊邻居里做热干面的,都是老子传儿子,儿子传孙子,有天味道不同了,那些老人就会骂,觉得被糊弄了。

至于为什么从媒体出来做热干面,他说在他的心里认为自己一半的命都是热干面给的,从小就吃,就是喜欢。他眼神发亮地看着我说:“就像你们,要是不喜欢,那就是上班如上坟,没有哪样区别。”

黄克骏有着武汉人独特的幽默语气,就算偶有粗话,也让人觉得真性情。

黄克骏坚持不用卤水,沿用传统做法加入酱油

至于他的热干面,没得说的,好吃。

面条采用高筋面粉,多道压制,十分筋道滑爽。纯芝麻油调制的芝麻酱醇香无比,配上非转基因大豆酿制的酱油,让芝麻的香更加完美的融进面条里。

除了传统的配料,黄克骏还做了点微创新,在自己的热干面里加入了蚝油和鸡汁,让面条更加鲜美,且入喉时有汁无汤,干而不噎。

在这款蚝油鸡汁口味的热干面里,黄克骏坚持不用味精和卤水,生怕破坏了芝麻的香。

为了让身处外地的人也能吃到新鲜的湿面,黄克骏的热干面1200公里内都包邮,配送也是豪华配置,一律采用顺丰空运,保证面条的质量和口感永远是第一位。而且五碗面59.9元,平均下来一碗不过10多元左右,与北上广深一碗面条的价格基本相当,十分良心。

不管是想念小时候的味道,还是身在远方想尝一碗地道的武汉风味,这一碗可以听的热干面,倒是不错的乡愁解药。

虽然,家楼下的那碗热干面固然方便,但好吃的热干面,永远值得武汉人追随。(出品:武汉星世鸣传媒

最新信息

  雷军的又一家公司上市了!金山云[详细]

推荐信息

  雷军的又一家公司上市了!金山云[详细]
郑重声明:本网页面构造与内容设置全部为自主创意,如有模仿或雷同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