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以来,中国电影产业资本流动频繁。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文化产业的并购整合达30多起,其中影视产业的并购整合尤其引人注目,无论这些并购整合是概念炒作还是企业自身发展需求,是跑马圈地式的盲目扩张还是酝酿已久的战略布局,我国影视文化产业期望通过整合做大做强的雄心和战略清晰可见。
近年来资本对影视产业青睐有加
近年来,资本对影视产业格外青睐。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文化产业在整个国家战略中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作为绿色产业,文化产业在我国经济转型中受到重视,影视又是文化产业的龙头,因而引来各路资本的热捧。
在政策面利好的直接推动下,传媒板块高增长的预期使市场资金持续进入,传媒行业特别是涉新媒体产业极为看好,造成传媒板块当前在兼并重组中异常火爆。比如,中国电影票房的持续高涨使市场对其未来业绩期待较高,并且持续辐射周边的热点产业。
并购整合正加速进入产业整合阶段
任何一个产业经过初期的发展阶段后,都需要资本的介入,进行产业整合,跨空间、地域、行业等重新配置生产要素,调整和构筑新的资本组织,从而形成大企业集团,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产业竞争优势。这种产业整合被称作“大鱼吃小鱼”。一些小公司发展空间有限,并购是很好的出路。
并购还是企业实施外部成长战略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企业生长最快的方式。纵观国内外,许多影视企业都是通过战略性并购重组的方式,使得自己加速成长。例如,派拉蒙电影公司收购蒙工厂,索尼收购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等。21世纪,通过战略性兼并收购的资产扩张方式,应该是我国影视企业成长的主要途径。
国内并购案例分析
——华谊兄弟收购浙江常升。2013年9月3日电影行业的龙头老大华谊兄弟影业以2.52亿元收购著名艺人张国立的浙江常升影视制作公司70%的股权,同时浙江常升以2.16亿元购买华谊兄弟实际控制人王中军和王中磊持有的股票并锁定三年,独特的并购方式引发社会的关注。这显示了华谊兄弟影业做大做强的决心和步伐。
——即将上市的创业板公司收购艺人经纪公司。一家即将上市的影视公司,为了让自己的公司有“艺人”管理这项业务,出资1500万元收购了一家私人的经纪公司。收购后仍然让这家艺人公司的老总做CEO。
——华策收购上海克顿文化。2013年7月“电视剧第一股”的华策影视决定收购上海克顿文化传媒100%的股权,交易金额为16.52亿元,这是迄今为止影视业最大的一笔并购。
——华谊收购游戏公司。7月24日华谊兄弟影业以6.72亿元收购广东老牌手游公司银汉科技50.88%的股权。4月12日上市创业板公司蓝色光标宣布为进军影视广告业计划收购电影频道的代理商博节广告89%的股权。
以上并购案例从规模扩张、人才整合、业务融合、经营拓展的不同走向折射出国内影视产业并购发展的趋势。
国际并购案例分析
——万达收购AMC。2012年5月21日,经过近两年的谈判,大连万达集团耗资26亿美元并购美国第二大院线AMC公司,这是中国文化产业在海外的最大并购,万达集团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影院线运营商。这次收购为中国影视企业提出一条新的发展思路:在海外经济环境不景气、资产价格较低的背景下,并购出现资本困境的价值低估企业,实现企业资源重组。
——小马奔腾收购数字王国。2012年9月24日,小马奔腾联手印度媒体巨头信实媒体以3020万美元价格收购美国著名的特效制作公司数字王国。收购完成后,小马奔腾将获得数字王国旗下所有的核心业务,包括电影、视觉特效、广告制作、虚拟人合成技术。全球经济衰退、人力成本上升、电影制作的全球化竞争是导致这些特效公司陷入生存困境的主要原因。
——博纳影业引入新闻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2012年中国最大的民营电影发行公司博纳影业,引入了传媒大亨默多克旗下新闻集团的战略投资。新闻集团直接向博纳影业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于冬购买了博纳影业19.9%的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吸引新闻集团的原因,一是博纳在电影市场上的发行优势,二是企业链的整合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进入中国市场这样一个象征意义。此次的战略合作不仅有利于博纳的海外拓展,提升影片在海外的影响力,也为博纳影业取得第三张引进进口牌照添加筹码。
从以上几个国际并购案例,不难窥见影视巨头在借船出海、资源聚合、渠道整合等不同方面的资本运作取向。
此外,中外合拍也是整合的一种形式。2012年,越来越多的影片以海外合拍的方式,拓展国际市场,如《环形使者》、《云图》、《敢死队2》等。在第十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国影基金高调宣布将以2亿美元投资制作10部合拍片,每部投资的最高额为5000万美元,将中外合拍投资规模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合拍片在2012年的迅速增多,主要有以下原因:其一,政策影响。2012年2月18日,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中规定,中美合拍电影将享受内地与香港合拍电影的待遇,也就是中美按照此种模式合资的电影将按照国产电影的待遇。其二,市场引力。中国人口多,市场前景广阔,电影市场迅速崛起与票房容量的增加,使得国外电影人开始瞄准这块新兴市场。其三,借助优势。在中国电影市场日趋开放、竞争日益严峻的情况下,中外合拍电影特别是与美国等电影强国合作,有利于提高中国电影水平,对国内电影人及公司来说,好莱坞的技术、资金、营销、发行乃至影星、大导演都是黄金资源,不仅可以提高影片品质,还可以赚取高额利润。
并购整合的类型
影视产业并购整合大致分三种类型:跨业横向、业内纵向以及综合横纵两个方向的并购整合。华谊和华策就分别是横向与纵向的代表。华谊收购银汉部分股权,是一种横向拓展,目的在不断深入游戏业,打造“影视加游戏”的娱乐王国;华策更欣赏垂直一体化综合性集团。垂直一体化综合性集团在全球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比如迪尼斯和时代华纳,都是从影视内容起家,通过资本整合打通了上下游的产业链。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虽然出现了一批旗舰企业,但小、散、弱依旧是中国文化产业的现状。成功的并购能使文化企业呈现“滚雪球”式的发展,改变单一的盈利模式,在巩固自身主营业务的基础上发展衍生业务。
并购整合将使影视产业集中度快速上升
目前,通过整合并购使公司实现规模化和快速扩张成为共识。据悉,影视产业的五大上市企业,除华谊兄弟、华策影视之外,光线传媒、上海新文化传媒和华录百纳也都在进行并购谈判,近期或有重大并购重组项目出炉。目前,国内取得“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的机构数量为6175家,持有甲种证的机构数量为137家,经过大规模整合,5年后国内将剩下20家左右电视剧生产公司。
并购整合要小心“消化不良”和行业泡沫
并购整合其实一直都存在较高的风险,而且成功率并不高,全球大约只有不到20%的并购是成功的。如小马奔腾购买数字王国70%股权半年后已经全部转让,当年日本索尼并购哥伦比亚之初,曾因文化冲突、管理不善等原因亏损30多亿美元。也许并购行为发生后,公司股票短期内会上涨,但并购者与被并购者业务真正融合、协同,转入良性运作和循环,并非易事。
此外,资本运作最终能否促使影视公司生产出更优质、更能盈利的产品?要做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题材的跟风炒作往往潜伏着、积聚着较大的泡沫和风险。如手游产业,现在就有投资泡沫,而且很大。资本市场追风式的追捧会不会促使其产生更大的泡沫?人们拭目以待。
面对这一轮文化传媒行业的并购浪潮,既不盲目也不保守应该是遵循的原则。不盲目是指,并购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标。虽然短期内可能带动公司股票上涨,但需要服务于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不能盲目追逐市场热点。不保守是指,作为上市公司,应积极利用资本优势实现外延式扩张和跨越式发展。但必须找到合适的团队,合适的机会,合适的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