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特稿)解读“习主席的文化理念”系列专题   @【已钜惠五年!】2020年宣传经典套餐“10+30=1800”网媒炒作推广方案   @《自驾中国行》系列采风(行程图集)   @企业不能没文化!   @北京风痕文化传播:多媒体公关宣传/整合营销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企业新闻 > 环保

垃圾焚烧知与行,为垃圾的出路讲“实话”(图文)

时间:2016-08-08 18:00:34  来源:中国能源网  作者:

  到2020年,年城市垃圾产生量将达3亿吨以上。全国668个城市有2/3的城市处于垃圾包围之中,其中1/4垃圾填埋堆放场地形势严峻。

  当有的人还坚定地认为在垃圾处理设施和技术上“国外的月亮就是比国内圆”的时候;当有的人还在为“垃圾焚烧”究竟是“天使”还是“魔鬼”争执喋喋不休的时候;当有的人在一边享受着安定富足的生活而一边又厌恶着垃圾产生的时候,有谁真正关注到,分布在城乡大街小巷的一个个敬业的环卫工人、一个个热心的践行者、也有不少专业、负责任的环保企业正在为中国的“垃圾围城”默默地伸出手臂,顶着压力,寻找出路,砥砺前行。

  有人类的地方就有垃圾,垃圾问题,它不但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环境和质量,也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伴随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环境问题几乎成了每一个城市的“心病”,亦使环境保护一直成为民众和舆论的热点,而垃圾处理更是此热点中的焦点。

  无处安放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曾经经历过像中国现在正在面临的固体废弃物数量如此之大或如此之快的增长。”世界银行早在2005年的一份报告如此开篇。

  据报道:“当前,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累积存量已达80亿吨,占地80多万亩,且垃圾产生量仍以每年约10%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20年,年城市垃圾产生量将达3亿吨以上。全国668个城市有2/3的城市处于垃圾包围之中,其中1/4垃圾填埋堆放场地形势严峻”。另据统计:“我国每年农村垃圾总量1.2亿吨,全国4万个乡镇、近60万个行政村许多没有环保基础设施,垃圾处在自然堆放状态”。环境污染正在进行一场“上山下乡”。

  生活垃圾量快速增长,分类进展缓慢、填满场地紧缺,面对无处安放的垃圾,处理之困究竟何解?我们又该何去何从?

  破解困局

  然而,“邻避运动”成为垃圾焚烧领域中一个不可能回避的词汇。“邻避”来自英文“Not In My Back Yard(不要建在我家后院)”。 自2006年公众反对北京六里屯垃圾焚烧厂以来,“邻避运动”在中国已经持续了11年,北京、上海、杭州、广东、江苏等几乎所有沿海发达省市都遭遇过落地难题。2009年的北京阿苏卫和广州番禺案例更是将 “邻避运动”推至高潮。今年4月20日,发生在浙江海盐的群体事件再次将垃圾焚烧推向风口浪尖,并不断地蔓延至海南万宁、湖北仙桃、广东肇庆多地,呈持续发酵之势。

  几乎是在海盐的群众走上街头、聚集叫停当地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同时,4月12-13日,由“中华环保联合会”组织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日报、中国环境报、北京电视台组成的国内大型主流媒体代表,“北京环友科技”、“江苏绿色之友”、“武陵山生态环保联合会”组成的NGO有关组织代表一行近20人,先后来到光大国际投资建设管理的南京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常州垃圾发电及垃圾核心设备制造基地、宁波垃圾发电项目进行现场考察、采访,梳理中国垃圾的处理现状。他们抱着各种疑问和期望,围绕 “二噁英排放与控制”等民众最关心的问题,在参观过程中亲眼见证垃圾变废为宝、高标准排放、资源化利用的过程,见证了中国一座座现代化、高水平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对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华环保联合会谢玉红秘书长表示:“通过亲眼所见、所闻、所问,认识到垃圾发电技术上完全成熟、可行,是解决垃圾围城的根本出路,媒体和NGO组织有责任为真正好的企业鼓与呼,利用自身渠道,通过诠释过程,回答老百姓的疑虑,在社会上传播正能量”。

  诸如此类的参观考察在国内其实并不少见,在光大国际的项目中,经常接待来自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公众媒体、民众、大学生志愿者、中小学生甚至幼儿园的小朋友的参观、考察、学习和交流,了解垃圾发电之“谜”;仅2016年上半年,光大国际各环保项目就接待了国内外参观考察人士共1,660余批次超过28,800人。

  光大国际南京垃圾发电项目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让天更蓝、水更清、大地更美好、人与自然更加和谐,是我们共同的使命和理应担当的责任。建设美丽和谐的环境,需要公众、政府以及企业三方所能,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是市政工程,也是环保工程,更是民生工程,其特性决定了厂址的选择、项目的落地必须从顶层设计上加以引导,提升标准,提高准入门槛,选择有责任、有技术、有建设管理经验的企业,并增强民众的切实体验感和参与感,打消那些“妖魔化”的抹黑宣传对公众造成的误导。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变反对为支持一定是来自内心深处的认同。2014年杭州九峰垃圾焚烧发电项目“5.10”事件发生后,在环评期间两个月内先后组织周边群众约5000人赴光大常州、苏州、宁波等地多个同类项目考察,彻底消除了对垃圾焚烧厂的“妖魔化”认识,那些曾经坚定的反对者说:“要是项目能建成像我们看到这些项目一样,我们也不会反对。”

  吴江项目也曾因民众反对叫停,成为国内首个“拆旧建新”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政府多次组织群众到光大多个项目实地参观,彻底打消了其疑虑,变反对为支持。目前,这些项目正以高标准、高质量有条不紊地推进当中。

  眼见为实(一)

  从国人眼光看:2015年12月15日,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陆浩一行9人考察光大三亚垃圾发电项目时说: “厂区环境优美,工程建设标准高,管理精细,运营稳定且排放标准严格,不愧是海南省环保项目中的标杆,希望项目为海南国际旅游岛的环保事业和循环经济做出更多贡献。”按2016年近期光大国际所辖项目接待情况梳理,4月8日,江阴市秦皇村村民代表一行14人来到江阴垃圾焚烧发电厂参观并座谈,听取村民对扩建项目的意见,村民代表说:“只要继续保持高标准、严要求,别说三期,就是四期、五期我们也会支持!” 7月9日,湘乡市政府领导及村民代表共173人参观常州垃圾发电项目,村民们对于无论在厂区外,还是厂内操作室,皆闻不到臭味的情况感到惊讶,纷纷表示: “与原来想象中的臭气熏天的情景天差地别,如果湘乡也能做到这样,大家就放心了。”有的村民为了了解最真实的情况,在考察期间独自留下进行暗访,监督项目的各项排放指标,发现24小时无差异,均公开、透明运作。7月12日,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倪虹等考察苏州市垃圾发电项目后表示:“项目建设、运营管理水平很高,在相关先进技术方面引领着行业的发展,勉励项目团队继续努力,在行业内起好带头作用,造福千秋万代。”

  常州河苑社区居民代表一行参观光大国际常州垃圾发电项目

  眼见为实(二)

  从外国人的眼光看,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国内环保企业和项目也越来越受到国外政府和企业的高度关注,光大的环保项目也不时接待前往实地参观考察的外国友人,希望光大环保项目能走出国门,帮助他们国家建设垃圾发电项目。2015年5月,瑞典驻上海总领事吴斐(Fredrik Uddenfeldt)在参观南京垃圾发电项目时表示:“要请欧洲的企业来向你们来学习!” 2015年8月,香港仁爱堂环保城市探索之旅团队考察南京垃圾发电项目,香港大学导师田淑萍表示:“公司的整体运作及组织理念,出乎我对一家内地公司的预期。”乐善堂杨葛小琳中学学生赖智恒说:“经过这次宝贵的旅程,我认识到焚化炉发展真是一日千里。”2016年3月30日,印度尼西亚客人一行参观南京垃圾发电项目,对光大国际“环保排放数据与当地环保部门联网,向社会大众公布”、“厂区内外无异味”给予高度赞誉。2016年5月,越南芹苴市政府考察团参观了光大常州市及高新区、博罗垃圾发电项目,考察团团长对“项目秩序井然的运营管理模式,对项目与居民区和谐共存,项目与生态产业园融为一体的良好状态”表示“十分惊讶,完全颠覆了她原本对垃圾发电项目“脏、乱、差”的印象。”

  特别是2016年6月27日,联合国PPP中心主任Geoffrey Hamilton先生一行参观了南京垃圾发电项目,表示:“这是我见过最干净,最漂亮、最好的垃圾发电项目。中国企业在环境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出色表现让我们感到十分钦佩,我们相信中国企业绝对有能力为提高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公众生活环境质量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服务,与联合国PPP中心携手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故此邀请光大国际牵头完成联合国垃圾焚烧PPP标准的制定,将光大国际在环保领域成功运用PPP模式的经验推广给世界发展中国家。

  砥砺前行

  履行环境责任,贵在行动,成在坚持,重在责任。随着环保行业的发展,中国也涌现了一批在垃圾焚烧发电领域的先行者,他们在持续推进中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以及信息公开化等方面披荆斩棘,艰苦践行,不仅掌握了成熟的、足以和世界一流发达国家相媲美的技术,建成了一批行业领先、具有国际标准的行业标杆项目;并心甘情愿地将项目打造成环保示范、科普教育、循环经济示范、工业旅游 “四个基地”,每天迎接八方宾朋,正成为城市的一张靓丽名片。

  在排放标准信息公开化、透明化方面,光大国际敢勇当先,2015年8月15日,率先对外公布运营项目排放标准及环境管理信息。同年9月10日起,又按月公布各运营项目排放的月均监测值。2016年5月11日起,按日公布各运营项目排放的日均监测值。中国环境报在社论中评价:“公开,既是出于领先的自信,也是出于守法的自觉。更积极、更坦诚、更实在,是广大人民群众对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迫切要求,也是促进企业公平竞争、更好地承担和履行社会责任的大势所趋。”

  不可否认,随着环保行业兴起,也存在负责任和不负责任的企业并存,也存在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的良莠不齐现象。破解“邻避效应”,引领行业规范有序发展,须由政府、企业、公众、媒体等多方推进,关键是要营造风清气正的氛围,应该继续加大中央对环保的巡视力度,加大对环保企业和环保项目的客观公正评价。应该让负责任的企业得到起码的尊重,让那些不负责任的企业付出代价。

  任何伟大的事业,都始于梦想而成于实干,解决中国城市垃圾问题需要的不是理想家、空谈家、辩论家,而需要一大批踏踏实实环保企业的奋斗和践行。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环境市场和最复杂的环境问题,也有立意高远、砥砺前行的企业。

最新信息

  本网讯 隆达自主创新的馨洁居产品[详细]

推荐信息

  本网讯 隆达自主创新的馨洁居产品[详细]
郑重声明:本网页面构造与内容设置全部为自主创意,如有模仿或雷同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