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龙”系列潜水器,是我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在深海勘察领域应用最广泛的深海运载器。“它们在调查作业模式方面各有特点,在应用领域方面各有所长。”中国大洋协会办公室主任刘峰说。
由科技部立项、中船重工702研究所牵头研制的“蛟龙”号,是全球下潜深度最大的作业型深海运载器。自2013年试验性应用以来,我国南海、东北太平洋、西北太平洋和西南印度洋,都留有它的身影,作业覆盖深海海沟、海盆、洋中脊等典型区域,在载人深海勘察与精细作业取样方面有独到优势。
3500米级“海龙二号”由中国大洋协会立项、上海交通大学牵头研制,主要用于深海热液硫化物、生物与环境等深海勘探与科学调查,在大洋21航次中创造了我国首次自主发现并精细观测深海黑烟囱的纪录。
6000米级“潜龙一号”由中国大洋协会立项、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制,以海底多金属结核资源调查为主要目的,可进行海底地形地貌、地质结构、海底流场、海洋环境参数等精细调查,其作业深度、续航能力等在同类装备中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国家海洋局副局长孙书贤表示,“三龙”的持续、高效应用,是深入开展深海资源勘查和深海科学研究的关键。同时,潜水器只有得到持续、高效应用和系统规范的维护管理,才能确保技术状态的保持。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主任于洪军说,“三龙”将成为我国开展深海资源勘查和科研的主力军,将大幅提升我国国际海域资源勘查的效率和质量,助力我国深海科学研究走向国际前沿。
“龙宫”新定位——打造高技术支撑保障平台
于洪军说,“三龙”聚首的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是面向全国深海科学研究、深海资源调查与开发、深海装备研发和试验、海洋新兴产业服务,提供科考船舶、载人潜水器等大型深海装备运行与维护保障、潜航员选拔培训与管理等多功能、全开放的公共服务平台。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作为一个公共服务平台,需要同潜水器研发单位及其他优势力量进行密切合作,根据实际应用需求适时开展潜水器技术的升级,并将潜水器研发人员、维护保障人员和深海科学家紧密联系在一起。
对此,“三龙”聚首当天,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分别同“三龙”的牵头研制单位和技术责任单位--中船重工第702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深海基地如何为“三龙”做好支撑保障?于洪军表示,将着力打造深海科考公共服务平台,依托国家深海基地建成的现代化的潜水器维护与总装车间、机电加工车间、大型试验检测水池、消声水池实验室、深海超高压环境模拟实验室、试验辅助船、海上试验场和先进的科学考察船码头,为“三龙”及其他深海装备的业务化应用创造一流的基础条件,打造全链条式的深海高技术支撑保障平台。
同时,深海基地将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培育适应于“三龙”日常维护和海上实际操作应用的职业化深海工程技术保障队伍,推动深潜科学家队伍的壮大;研究探索适应于“三龙”业务化应用的运行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