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特稿)解读“习主席的文化理念”系列专题   @【已钜惠五年!】2020年宣传经典套餐“10+30=1800”网媒炒作推广方案   @《自驾中国行》系列采风(行程图集)   @企业不能没文化!   @北京风痕文化传播:多媒体公关宣传/整合营销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政事业单位报道 > 科教文卫/产权

张家口市政研会课题组:贫困地区农村文化建设

时间:2014-04-21 09:07:20  来源:中国前沿资讯网  作者:

农村文化建设从实际情况看仍存在不少问题,要切实从提高认识、完善制度、坚持创新、拓宽文化经费的筹集渠道等方面进行加强改善。

为了进一步研究农村文化建设问题,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张家口市政研会对贫困地区农村文化建

设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研,以寻求解决农村文化建设问题的有效途径和办法。

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文化设施缺失。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全市文化中心从数量上看不小,但由于近年来县乡(镇)财力困难,全市27个乡村影剧院中有24个或破旧不堪无力维修而闲置,或挪作他用,村文化室和图书室也已基本消失,所剩无几。

文化活动减少。乡村公共文化活动是农民获取精神食粮的主要途径,但是在调查中发现,乡村一般年初无规划,平时无安排,年终无考核,任其自行消涨。原来已有的农村电影放映队,现在大都销声匿迹,许多农民一年到头难得看到一场电影。

文化活动经费没有保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成了产业,县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比重明显偏低,特别是农村公共文化这块难以顾及;乡(镇)经费本来就困难,没有精力来办群众文化;农村集体经济所剩无几,无法投入文化活动;社会捐助缺乏必要的投入机制,有钱不愿投入,使农村文化经费十分匮乏。

文化活动人才匮乏。除了文化站站长是专职干部外,其余为兼职或临时雇用,真正从事文化工作的专业人员寥寥无几。文化活动的开展仅仅局限于每年的春节,且形式比较单一,对群众的教育影响不大。原来配备的文化专干已外出另谋职业,即使有个别文化专干工作也不专被改做其他工作。

农村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社会转型对农村文化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就建立了一整套与中华传统农业文明相适应的文化体系,即在集体主义的结构下自上而下的活动模式。这种模式虽然有它的局限性,但是对于保持传统的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的推动下,农村文化进入了一个快速的结构转型过程中。原来的农村集体主义的文化结构开始松动和瓦解,而与现代市场经济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农村文化结构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导致农村文化建设无所适从。

现代传媒对农村文化的冲击。过去农民接受文化的形式比较单一,主要是广播、报刊、戏曲、民间工艺等活动形式。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除了传统媒体外新型媒体蓬勃发展,电视和网络以其方便、快捷、信息量大、娱乐功能强而逐渐成为主导力量。相反以戏曲、民间工艺为代表的农村传统文化形态日益被边缘化,失去了其教育人、激励人、影响人的作用。全市原有县级剧团13个,现在仍然能够活动的只有2个。

农村文化建设经费保障机制不健全。从调查情况看,农村文化建设落后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的投入严重不足,直接影响了农村文化的健康发展。同时,国家对农村文化的有限投入主要集中于农村基础文化设施建设,且大多数是一次性基建投入,导致文化设施几乎没有保证正常运行的经费, 明显存在的“重投轻管”的现象。

组织管理存在先天不足。在农村文化建设中,调查发现存在重一次性投入轻后期管理”的现象。虽然各级地方政府都能认识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绩效评价标准存在着“形式主义倾向”,评价的标准就是文化设施有多少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有多少本藏书、多少盘光碟、多少台电视、有无正式的规章制度等等,很少涉及到诸如文化设施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文化设施的使用率等指标,导致图书资料、报刊常年无人问津,无法也不能正常发挥作用。

解决农村文化建设问题的对策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对于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加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在整个农村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文化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提高认识,加强文化建设工作的目标管理。县乡两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农村文化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是广大农民的客观要求,在提高农民素质,调动劳动生产的积极性,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调节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农村中起着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基础作用。近几年来,虽然各级政府从县到乡到村,在目标管理中都增加了“发展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指标和措施,但是分量不足,位置不高。所以,在今后每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管理中,必须要把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纳入财政预算。坚持以县政府为主导,以乡政府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发展乡(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

解放思想,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一是要改变乡镇对文化专干的使用管理办法。文化专干是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又是农村文化活动的参与者和带头人,他们的积极性如何,对加强农村文化建设至关重要。所以要逐步实现各乡镇的文化专干收归县管,由县财政全额发放工资和额定的奖金福利。二是要加强对民间文艺团体和民间艺人的指导和管理。这批人分散在农村各地,或自娱自乐,或巡回演出,深受农民群众喜爱。文化主管部门要配合乡镇加强管理,不定期地对其进行业务指导。三是要进一步壮大农村文化队伍。采取有效措施扩大农村文化艺术积极分子队伍,使他们成为当地各类文化艺术活动的骨干。要逐步建立农村文化经纪人制度,发展巩固农村文化建设的群众基础。

大胆创新,搞活农村文化服务方式。一是要加强阵地建设。完善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覆盖体系,确保村村通长期有效运行,量力而行地建好村级广播站、图书室、阅览室、电教电影室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确保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工程的实施,即基本实现农村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二是文化建设与服务农村经济相结合。利用电教室、阅览室向群众传授种养技能,通过举办讲座、展览、播放专题片等形式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帮助。三是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政府要运用市场的手段,采取法律、财政、税收等政策,吸引社会各界投资农村文化产业,培养一批立足农村、辐射城乡的文化企业,逐步形成多种所有制、多种形式、有竞争力和创造力的农村文化市场主体。

广开门路,拓宽文化经费的筹集渠道。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的乡镇采取“县政府拨付一点、乡镇自筹一点、群众自愿交纳一点、企业赞助一点、社会捐赠一点”的“五点”筹资办法,解决农村文化活动中的经费难题,值得各地推广借鉴。但是,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必须明确的一是政府是投资主体。二是要充分发挥社会的积极性。在农村文化建设中要逐步引入“民办公助”和“公办民营”等多种实现模式,吸收社会力量参与,引导民间力量服务于农村公益文化事业。三是大力扶持民间文化市场主体,形成国家主导下的农村文化服务和文化市场服务相结合的综合型服务体系,满足农村多层次的文化需求。(课题组成员:孟悌清、白永红、贾巨才、何红、秦树文、李晓琛)

最新信息

  近日,安宁市又举办了一场热闹欢[详细]

推荐信息

  近日,安宁市又举办了一场热闹欢[详细]
郑重声明:本网页面构造与内容设置全部为自主创意,如有模仿或雷同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