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任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发展,逐步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着力构建市、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与繁荣。该市先后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县(市)”、“河北省县域公共文化建设20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后,任丘市乘势而上,强力推进“文化兴市”战略,认真实施“131工程”,努力打造地方文化品牌,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切实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记者:何为“131工程”?在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构建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面,任丘市政府是如何主导和推进的?
张新华:“131工程”就是树立一个“文化兴市”的观念;强化基础设施、人才和资金三个保障;并推进一项工程,即文化品牌工程。在构建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面,我们首先强调抓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市有三馆一院一中心、乡镇有一站、村有一室一屋一场地”的标准,加大投入力度,初步形成了以市级为中心,乡镇为依托,农村(社区)为基础的三级群众文化服务体系。目前,投资1.2亿元、总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的博物馆和图书馆项目主体均已竣工,正在进行室内外装修,计划10月底投入使用。全市建有乡镇综合文化站19个,村民文化活动中心56个,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各416个,农村(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场地872个,基本实现了文化阵地全覆盖。其次,抓人才培养。通过市乡两级建档的方式,把全市的文化人才按专业类型、影响力、传承作用进行分析、梳理、归类、登统。目前,已有2300余人登记入库。同时积极组织开展公益文化大讲堂、基层文艺骨干培训班等活动,培养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地域文化代表人物、领军人物。目前,在市文联注册的有作协、书协、美协、摄协、音协、曲协六大协会,在册会员近千人。另有收藏家协会、家居装饰文化协会等各类行业性文化协会35家,会员近3000人。
记者:任丘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如何体现以民为本、让老百姓受益?
张新华:我市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更多的社会群体参与文化建设,享受文化服务,与文化载体良性互动。
一、因势利导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依托一年一度的“大鼓花会艺术节”、“群众文化艺术节”和“农民文艺调演”等大型系列活动,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培育大鼓、戏曲、摄影、书法、广场舞等优势项目,形成百花齐放、特点鲜明的任丘特色地域文化。每年举办大型群众文化活动百余场次,激发了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
二、每年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60场次以上,完成农村电影放映4956场,实现一行政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覆盖率达到100%,使文化活动下乡、电影下乡形成常态机制。文化艺术中心、市民中心文化广场、老干部活动中心等一大批文化基础设施,极大地满足了广大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需求。今明两年,我市计划在市区新建体现任丘文化特色和具有文体功能的公园、游园10处。
记者:任丘在打造文化产业方面有何举措?
张新华:为强力振兴文化产业,我市颁布实施了《关于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提出了文化产业阶段性发展规划和目标,制定了相关扶持政策,逐步形成多元投资机制,在全市形成“文化兴市”的强烈氛围,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营造良好的环境。此外,我们注重挖掘历史、地域文化优势,结合对扁鹊中医养生、任丘大鼓、白洋淀红色旅游等优势文化资源的研讨挖掘,大力推进“扁鹊故里”、“任丘大鼓”和“淀边生态市,清洁能源城”三大文化品牌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