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市民感同深受的文明才有更有力量”、“文明应成为市民的日常生活方式”……在昨日举行的“爱·文明——点赞深圳十大文明行为”评审座谈会上,专家学者与各界人士对20个入围文明行为进行点评,并就深圳城市文明再提升建言献策。嘉宾们高度评价此次“爱·文明——点赞深圳十大文明行为”评选活动,认为体现了主流媒体对城市文化的引领功能,将有效彰显文明新态度,引领城市文明新风尚。
树起鲜明的城市文明标识
深圳大学副校长李凤亮认为,深圳已树立起鲜明的城市文明标识,深圳的文化标识是以创新为核心的一系列价值观念和文化符号体系。
“几年前曾有人担忧‘特区不特了’,其实这种担心完全不需要。”李凤亮表示,深圳始终没有停止创新的脚步,不只是口号,而是凝结了城市精神的实践和行动,此次评选入围的很多文明行为都具有十分鲜明的深圳烙印。在不断的突破和探索中,新的产品、新的业态,以及新的文明行为不断涌现,体现出民间性、现代性、国际性三大特质,究其原因,是文化流动、创新冲动和持续行动三种源动力,在不断推动深圳文明的车轮向前发展。
“深圳的城市文明创建在很多方面都引领、示范全国,成为其它城市争相学习的范本。”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人文学院副院长于长江说。
他举例说,前段时间到一个小城市出差,与一个街边不起眼的小商店店主闲聊时,店主听说他是深圳来的,马上很好奇地问:“听说你们深圳现在过斑马线是‘车让人’?”他马上很自豪地回答“是的”。“这说明我们的文明新主张已经造成很大全国影响,这种文明特征隐含着一种进步。”于长江说,深圳今天的文明特点,5年后很有可能就变成全国性的普遍特点了,这是一种文明输出,也是深圳的软实力所在。
市政协常委、《深圳青年》杂志社社长王海鸿也用亲身经历印证了近年来深圳的城市文明在不断进步、升华,在很多方面领跑全国。
感同身受的文明更有力量
于长江认为,深圳很多值得称赞的文明行为都是自下而上,市民自发形成而后产生社会效应的。“深圳的文明观念不是抽象的,而是每个人的直观感受。”他说,只有市民感同身受、能够引起社会共鸣的文明才更有力量,更具有可持续性。
“城市的文明创建与每个个体密不可分。”市人大代表周明明认为,创建文明城市需要提升每个人的文明素养,这些文明素养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而是每个个体的自发行为,“每个人都是文明行为的实施者,也是受益者。”他说,当个体感受到文明行为带来的好处后,文明行为自然能够更好地传递,成为城市的主流文化。
网友“羊羊”、深圳五星级义工叶丽芬表示,只有当文明成为每一位市民的日常习惯,这座城市的文明气质才会是生动而有活力的。
文明市民、深圳市义工联合会理事长高正荣认为,深圳有很多优秀的城市品格和文明品质,每个深圳市民都要行动起来,不仅做文明的倡导者,更要做文明的践行者和参与者。“若每一个个体带头做一些小事,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力。”他说,他非常欣赏这一系列的文明行为以“爱”为核心词,因为那不是冷冰冰的要求和规则,而是深圳人发自内心地投入情感,不自觉地在践行文明理念。
体现主流媒体对城市文化引领功能
深圳市社科院文化研究所所长张军表示,本次文明行为评选是在“深圳十大观念”评选以后的新动作,也是深圳文化创新和文明创建的持续行动,在20个入围文明行为中有不少是与“深圳十大观念”相呼应的行为方式,比如实干、包容、创新等,这也是深圳改革开放30多年所形成的新行为和新风尚。
此次“爱·文明——点赞深圳十大文明行为”在网上引发热议,吸引不少网友参与投票,并在网络上掀起一股为深圳城市文明建言献策的热潮。“这个评选活动的一个重大意义在于,对于这座城市发展经验的总结、梳理和提炼。”张军说,深圳特区报和深圳新闻网共同主办这一接地气的文明行为评选活动,体现了主流媒体对城市文化的引领功能,将有效彰显文明新态度,引领城市文明新风尚。
市委宣传部网宣处副处长王震雷认为,此次评选有利于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中共建渠道,传达网民意愿。
深圳网友“宏祥”表示,这样的文明行为投票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城市文明提升行动,有利于引导市民、网友关注文明,传递文明行为,营造良好的城市文明生态。
市委宣传部文明处副处长张玉领认为,“爱·文明——点赞深圳十大文明行为”是深圳“十大观念”的实践方式,寄望其成为“深圳十大观念”的“生活版”。
“文化的观念最终要成为生活方式,形成‘日用而不知’的行为规范,相信这次评选出的文明行为和文明的生活方式将成为深圳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张玉领认为,过去一段时间,深圳的文化着力点在于形成观念文化,观念的力量锻造了深圳的文化软实力,在全国形成了较大的文化冲击,如今要着眼于深圳人的生活方式,“深圳城市新文明的特质体现在生活方式上,它具有现代引领性的‘深圳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范’、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国际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