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资料工作,既是人民政协具有鲜明特色的基础性、经常性工作,也是具有广泛社会性、系统性的工作。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更好地发挥“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社会作用,长春市政协立足市情和政协文史资料的特点,创新文史工作思路,拓宽发挥作用渠道,推动存史和资政功能齐头并进。
突出重点,抢救性挖掘征集建国初期史料
对于长春这座城市来讲,1948年长春解放至1957年“一五”结束这10年,是奠定长春发展基石的重要时期,也是长春在新中国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作出突出贡献的时期,承载着长春历史上的辉煌。充分发掘这段深刻变革和发展的历史,对于理清城市发展脉络,知往鉴来,厚重城市历史文化,提升城市形象地位,都具有重要意义。十二届长春市政协开局之年在制定文史工作规划的过程中感到,建国初期这十年相关史料发掘征集还有很多工作可做,这期间重要事件的见证者、亲历者和决策者,是“不可再生”的宝贵文史资源,如不抓紧组织抢救征集,将会“人亡史佚”,留下遗憾。市政协决定把抢救性挖掘征集建国初期文史资料作为本届政协的重点工作之一,做成一项精品工程。为此,市政协向市委报送了“关于抢救性挖掘征集长春解放至‘一五’末史料的建议”,市委书记高广滨和市长姜治莹先后作出重要批示,作为全市性工作统筹部署推进。
2013年市政协启动第一批15个市直部门的征集工作,并召开全市抢救性挖掘征集建国初期文史资料工作会议进行部署和动员,市委副书记3次参加征集工作调度会,提要求、抓落实。同时,市政协在深入走访调研基础上,专门召开县(市)区政协文史工作会议,实现上下联动、成果共享,全面系统地推进建国初期文史资料征集工作。2013年5月以来,市政协相继启动三批建国初期长春文史资料征集工作,覆盖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领域,涉及市直机关43个部门、10个县(市)区及14个在长大厂、大学、科研院所。目前,第一批征集部门已报送验收史料近300万字、实物资料250余件,今年将陆续编辑出版。
搭建平台,深入挖掘利用历史文化资源
历史文化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市政协着眼深入挖掘利用城市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文史工作内涵,积极搭建文史工作平台,相继成立了孔子研究会、溥仪研究会和长春历史文化研究会,聘请了57位文史专员,强化文史工作人才支撑,为积淀城市文化底蕴、建设东北亚现代文化名城服务。
围绕伊通河流域古生物化石和农安左家山新石器遗址保护、发掘利用,组织开展调研咨询和鉴定论证,为长春早期文明的认定提供有力佐证,向市委提交《关于加快推进左家山新石器遗址保护发掘及研究利用工作的建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作出重要批示。姜治莹市长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几次现场踏察办公,研究保护发掘利用规划,目前重新发掘左家山遗址的前期工作已准备就绪。组织专家学者对上万件民间收藏的伊通河流域古生物化石的保护、分类鉴定开展专项研究,其中伊通河流域出土的古人类胫骨化石的发现和研究,将长春有人类活动的历史提前到4.3万年前。
创办《往事》文史期刊,突出亲历、亲见、亲闻特色,已出版5期,刊发110余篇文章,收录近50万字史料,很多是具有历史研究价值的第一手材料,既具有翔实可靠的资料性,又有具体生动的可读性,得到各方面欢迎和好评。编辑出版《苏联专家在一汽》《长春市政协领导人传略》《自强学校百年史》《长春国宝文物集萃》5部文史专辑,与长春市档案局(馆)协作出版《长春档案文献》系列图书,《业余作者之家》等8部建国初期文史资料专辑近期将陆续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