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末,煤城鸡西有一群人,他们有的是矿工,有的是教师,还有的是机关干部,他们因为版画聚在了一起。他们以煤矿生活为题材,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凭着这些内容丰富、风格鲜明、技法精湛的矿区作品,鸡西版画自成体系,几年后闯出鸡西,叫响龙江,闻名全国。
用版画反映煤矿生活全国首创
穿过鸡西市群艺馆一楼大厅,进入40多平方米的版画创作中心,头顶整齐悬挂着百余幅刚印好的版画,中间一道拱形门将画室分割,外室三台铸铁油印机摆在中央,内室墙上挂满了装裱好的版画作品,桌上随处可见新创作的作品小样。三位画师正在专注地忙碌着。
此时,创作中心主任王守建正在电脑前录入新作品名称,举止儒雅的王守建笑着对记者说:“鸡西版画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鸡西反映煤矿生活的版画的诞生,填补了国内煤矿工业版画的空白,属全国首创题材。这也是鸡西版画能够在2年之内叫响全国的主要原因。1990年,第一批81件刻画煤城沃土和矿工生活的版画作品在黑龙江省美术馆展出;1991年,鸡西版画登上中国美术馆的殿堂,一举成名。此后,鸡西版画一发不可收拾,在全国工业版画展、全国版画展、各地市和国际版画展上屡获奖项。”
兼职创作群体赢得业界赞誉
鸡西版画创作群体形成于1989年,崛起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版画创作群体骨干人员30余人,这些创作人员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他们有的是普通教师,有的是一线煤矿工人,还有的是机关干部等等。他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爱好,组成了鸡西版画团队。据王守建介绍,这个团队来源于生活,有着深厚的一线工作经验,他们把对矿区和家乡的情感用画来表达,创作出了一批批真情流露、做工精细的版画作品,受到业界的普遍赞誉。
目前,鸡西版画创作队伍有30人,当年一直参与创作的核心骨干10余人仍然留在研究中心坚持创作。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鸡西版画已经成为鸡西市的城市名片,受到业界和国内外一致好评。王守建说:“现在创作队伍中,有一半以上是新成员,他们多数是在职教师,有新思想、新技巧,作画总有新突破,他们是鸡西版画的未来。”
成国内外收藏者抢手货
鸡西版画兴起至今可分为两个阶段:1989年至1999年,以反映煤矿工业为题材;1999年至今,题材拓展,以反映北大荒风情、风貌为主,地域特色浓郁。目前,鸡西创作团队的作画手法日渐成熟,王守建自豪地说:“鸡西版画已成为全国各地收藏者的抢手货,一些来自日本、韩国、欧美等国的收藏家也慕名而来。”
画家李宝国曾是一位机关干部,他在创作中心作画20余年,现在退休了,成为创作中心的全职画家。李宝国说:“一幅版画从收集素材、构思、出品小样到最后多幅翻印,至少需要一月的时间,篇幅大的、内容细致的要2个多月。”打开李宝国的工具匣,满满两个大抽屉的作画工具让记者看得眼花缭乱,单各种形状、大小的刻刀就有20多吧,除了刻刀,还有一种叫做“马莲”的圆形印图工具十分显眼,上面镶嵌许多圆形的不锈钢滚珠,光滑而有分量。“它能将木板和画纸间的细腻图像压合紧密,并做到不伤画纸,非常好用,这可是我们王老师自己研发的宝贝,管用着呢!”李宝国指着身旁的王守建说。
在鸡西版画创作中心,记者随时都能感觉到一种蓬勃的创作热情,无论是墙上不断变化的版画作品,还是与画师们的交流和言谈,都能感受到创作者对版画、对家乡鸡西的浓浓眷恋之情。因为热爱,所以专注;因为专注,所以动人。北大荒版画创始人之一晁楣先生曾在《多姿的生活多彩的艺术》一文中称:“鸡西版画崛起的功绩在于,它是在我国新兴版画运动历史上的一次以创作群体的方式,推出一大批以煤矿生活为题材的版画作品,这些作品艺术地、多层面地表现了丰富多彩的矿区生活,生动地展现了现代煤矿工业宏伟壮阔的景观,这些作为矿区主人的年轻业余版画作者以自己的创作实践成果证明了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以及创作必须具有真情实感的永恒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