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街头的崭新报刊亭
椭圆体的萌萌造型,锃亮的落地玻璃,现代化的LED显示屏,近几日,两座全新的报刊亭在无锡街头开始营业,许多市民感慨,这道消失了6年的城市风景线,终于回来了!
复出后“不走回头路”
“拿份报纸,老样子。”5月31日一大早,67岁的无锡市民胡新平路过位于无锡学前街上新开的报刊亭,掏出1元硬币,买了一份《扬子晚报》。“我住在附近小区,几年前报刊亭还在的时候,就有每天买报纸的习惯。如今报刊亭回来了,这个习惯很自然就恢复了。”
胡新平口中“自然恢复”背后,其实是一段长达6年的曲折之旅。2009年,为了解决占道经营、超范围经营等问题,无锡市区内1200多个报刊亭几乎全部被拆除。此后数年,不断有市民和各界人士提出恢复报刊亭,2013年的无锡市两会上,政协委员陆莲芬正式提交了建议恢复报刊亭的提案。
2014年,无锡市便民服务信息点初步布点规划方案通过无锡市政府审批。根据规划,报刊亭将以“便民信息服务亭”的名义回归无锡街头。“首批规划的报刊亭有50个,主要在车站、居住区、商业街、城市综合体等窗口地区以及人流集中区域。”无锡规划部门人士说,报刊亭的布点既要考虑方便市民,也要尽量减少对交通的影响,几年前因报刊亭占道经营阻碍交通、影响市容的情形绝不允许再出现。
“不走回头路”还体现在全新的运营管理模式上。记者了解到,此次“复出”的报刊亭不再交由私人承包,改由无锡日报报业集团具体承办经营,报亭工作人员由日报集团委派,按月拿工资。市城管局对报刊亭的经营范围、出版物经营、市容环境等进行监管,实行统一形象、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种类、统一供货,报刊亭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经营,但不允许售卖饮料和食品。
小报亭升级“百事通”
报刊亭时隔6年复出,很快在无锡市民中引起热议。1日晚7点多,在无锡妇幼保健院门口的一处报刊亭里,工作人员宋师傅正忙着记录一天的“流水”。“这里地段不错,虽然刚开张,销售还过得去。”宋师傅说,5月27日营业以来,每天报刊杂志都能卖100多块钱,福利彩票也能卖个上百块。
宋师傅几年前曾承包过报刊亭,如今重操旧业,形势已是大为不同。如今他的报刊亭不仅卖报纸、杂志,还卖彩票,并提供自助缴费、出行信息、天气预报等便民服务。
“现代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传统的报刊亭经营模式已不能满足市民的要求。”无锡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祁国华介绍,无锡新一代报刊亭配有高清LED彩屏、智能信息终端,市民可以免费查询政务、商业、娱乐等信息,了解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重大公共信息以及空气质量、噪音等民生信息。除了报刊及其他文化产品,报刊亭还实现水、电、燃气、公交等一站式充值和缴费。未来,报刊征订、快件收发、慈善救助、报警指路、手机及电动车充电等便民服务也将陆续到位。
小报亭升级“便民百事通”,得到了市民的欢迎。无锡的媒体工作者曹静说,她曾经仔细考察过国内一些城市的报刊亭,发现运营比较成功的都主打智能、多元和便民,“反正报刊亭符合现代人的需求才能站稳脚跟。”
留住城市文化“角落”
复出的报刊亭能走多远?许多人心里打着问号。
在无锡市繁华的南禅寺旁一个四五平方米大小的邮政报刊亭里,经营主曹秀娣正在苦苦支撑着。曹秀娣的报刊亭是2009年整治以后无锡市区仅存的3家报刊亭之一。说起如今的生意,曹秀娣直摇头。原来畅销的《读者》、《知音》,销量降了一半;以前寒暑假,少儿杂志和漫画书很走俏,这两年也卖不动了。
报刊亭淡出几年,读者的阅读习惯发生巨大变化。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2009年报刊亭整治后,一些主要的都市报在无锡的零售数量减少了一半以上。
“传统报刊亭作为城市文明和文化的窗口,这个角落不可或缺。”无锡本土作家阮夕清认为,网络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但没有打消阅读的欲望。“有这么一个角落,人们路过时可以随手翻两页杂志,买一份报纸,这是城市里一道多么美丽的风景线。”
城市之美,美在细节。陆莲芬认为,街头报刊亭是居民的朋友、游客眼中的城市风景。“纽约、伦敦、巴黎等国际大都市,报刊亭跟城市的发展相生相伴,并烙上了城市特有的风格。这次无锡重设报刊亭,也希望能体现城市特色,传递文化信息,为市民和游客提供独特的文化体验。”
据了解,两个试点报亭启动营业后,其他点位的报亭也将迅速“跟上”。今年底,首批建设的10个新报亭有望全部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