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清明节在阳明祠举行的“茶祭阳明”活动
修文阳明洞雕塑
“孔学堂文化研修园”的阳明大讲堂
一座城,总会有一种精神,滋养着城市中的人。城市精神,又源自于这座城市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在贵阳,王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被认为是内涵最丰富的城市精神,是能够彰显城市个性的学说。贵阳是王学核心良知之学的诞生地,贵阳修文的龙场是王阳明大彻大悟并形成思想体系的圣地。因此,阳明学成为贵州省、贵阳市的专家学者感兴趣的研究方向,阳明文化也应成为市民最津津乐道的文化元素。
三足鼎“筑”的提出,正是为了在市民当中,共享这一份贵阳独有的历史记忆与文化个性。贵阳孔学堂、修文阳明洞和东山阳明祠,通过多种多样的阳明文化活动,试图唤起市民对城市文化的认同,找到城市的形象,找到市民对城市的自豪感和自信心,继而给这个城市带来生机与活力。
近日,本报记者走访了上述三个地方,深入了解各自的功能,以及未来弘扬阳明文化的具体措施。
贵阳孔学堂: 突出阳明文化精髓 汇集儒学高端学说
在刚刚结束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5年年会上,贵阳孔学堂作为分论坛之一,以“中华文化与生态文明”为主题,发起了一轮轮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的讨论。
其中,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被多次提及。第三代“新儒家”代表人物、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教授成中英就认为,知行合一、一阴一阳、生生不已、天人互动、人文化成,是易学、儒家、道家的五大哲学精神。
自2012年9月28日一期教化区落成揭幕以来,孔学堂一直致力于研究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贯穿每一场讲座、每一次传统民俗活动中。“王阳明和对阳明文化的研究,更是重中之重。”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副主任、孔学堂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周之江说。
多种多样的王阳明元素
周之江说,一方面,孔学堂开展的多项活动,如在六艺学宫进行的诵读经典、练习书法、演习礼乐,在礼仪广场组织开展的“开笔礼”、“成人礼”、“中华婚礼”、“敬老礼”等,引领大众遵循中华礼仪文明的同时,践行了优秀文化传统。这些活动,“有知有行”、“知行合一”,正是王阳明思想理念的最好写照。
另一方面,孔学堂也有很多王阳明的元素。一期建有阳明祠、乡贤祠广场,推崇阳明先生思想的市民,可以前往拜祭。二期研修园的图书馆中,专门设有王阳明数据库,专家们讲学的地方也被冠以“阳明大讲堂”的称呼。
除了硬件上的体现,阳明元素还出现在讲座、讲学、课题当中。2014年1月7日,孔学堂联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组,邀请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浙江大学教授董平、江西师范大学教授方志远三位主讲人,举办了2014年首场国学公益讲座暨《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另类圣人王阳明》访谈节目。三位知名学者讲述了王阳明的另类成长以及其对现代青年的启迪,还原王阳明成为“真三不朽”圣人的秘诀,并和观众一起探寻知行合一、致良知的普世价值及现实意义。
把讲学搬到社区,与市民零距离互动
今年5月,孔学堂发布的课题招标研究项目立项公告中,14个项目有2个与王阳明相关,即贵州师范大学的《阳明文化与现代社会治理》和贵阳学院的《阳明学与中国当代文化建设》。在周之江看来,这些课题与孔学堂的基本方针“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契合的。“在孔学堂的阳明文化研究,是立足于时代、立足于现实的,与高校研究形成了差异化。这些学者,更要深入到百姓当中去。”
他提到曲阜师范大学博士后宋立林,在孔学堂做研究期间,曾到社区去开讲座,主讲“礼仪”。“到民间去讲学,实际上是王阳明的一大贡献。他在贵州为官期间,先后在修文龙岗书院和贵阳文明书院讲学,带动了民间讲学的风气。孔学堂的公益讲座,是把市民请进来。以后,我们的讲学还要走出去,真正为这个城市添一道文化的风景线。”
让阳明文化的研究成果,影响城市的行为风范
今年4月30日,孔学堂和修文县还联合举办了“孔学堂—阳明洞会讲”,地点在修文阳明洞。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郭齐勇教授、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院长张新民教授等专家学者齐聚阳明洞,向先贤“问道”。这是孔学堂“走出去”的另一种尝试,周之江也表示希望会讲能够常态化。
郭齐勇是第一批签约入驻孔学堂研修园的学者之一。研修园的15栋学术研究楼,将陆续迎来省内外甚至国际学者的入住。“研修园的功能,主要是为贵阳发展阳明文化、落实‘知行合一’的城市精神提供学术上的支撑。这些学术研究,同样也会将‘知行合一’贯穿始终。”学术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让学者们的研究成果能够切实影响到人的行为风范。在这一点上,与王阳明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古人讲成圣三部曲:立言、立德、立功,王阳明之所以是‘千古圣人’,是因为他完成了立功。在孔学堂,无论是教化区的文化活动,还是研修园的学术研究,我们也希望不仅仅局限在孔学堂的范围内,而能够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力。也算是在‘立功’方面,尽一点自己的绵薄之力吧。”周之江说。
阳明祠: 让贵阳的“清明茶祭阳明”变成“华夏大祭”
在今年的清明节当天,贵阳东山阳明祠内庄严肃穆、茶香阵阵,“乙未年茶祭王阳明、尹道真典礼”和往年的活动一样,几百位祭祀者身着汉服,按照中国古代传统礼仪流程,鸣古乐、颂祭文、奉香茶,真诚表达着对先贤的敬畏之情。同时现场,来自贵阳28中的学生集体诵读了儒家经典《大学》、王阳明先生的名作《教条示龙场诸生》。
“清明茶祭王阳明活动,从2007年开始,这已经是第8个年头了,正成为云岩区代表性的文化品牌。”区文体局副局长余慧介绍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公众自觉参加,彰显着“知行合一、协力争先”的贵阳精神。
“祭奠阳明”活动,来自民间的坚守
夏日走进绿色掩映、清凉的阳明祠,古雅的明清建筑与参天的古柏、百年银杏、丹桂、翠竹相衬相映,园区内播放着“浙江大学董平教授在百家讲坛主讲的《传奇王阳明》片段”,犹如到了世外桃源。
“在这里能唤起贵阳百姓对城市的文化记忆。”阳明书院、阳明祠翰林茶院罗仲鸣董事长说,作为“清明茶祭王阳明、尹道真典礼”的发起、策划、主办者,他说,作为省内首家茶文化服务公司1998年和阳明祠合作,在一个富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圣地,开设茶院,“探求真诚、止于至善。”一直坚守着阳明文化传承和传播。
说起策划茶祭活动的初衷,“在阳明祠里,经常看到不文明举止的市民、游客,显得格格不入。”罗仲鸣感觉的是大众对圣贤敬畏之心的缺乏,还有对贵州文化的不自信、不虔诚,但常常也会有人自觉地来拜祭阳明,表达着对先贤的尊重。
由此想到,传统、庄重的祭奠仪式,也许会是唤起文化、道德回归的最好方式。同为九州,陕西祭黄帝、山东祭孔子是当今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祭祀仪式。大儒王阳明,悟道于修文龙场,传学于贵阳,开自由讲学之风。“贵州转折”成就了阳明学术,对贵州文化和历史有着持久深远的影响。
“贵州祭阳明而拜之,有着现实基础,应该成为贵阳可以传承的城市文化符号。”罗仲鸣说,这是一个纯粹来自于民间的活动,坚持多年至今体会最大的变化,是越来越多的民众参加仪式的行为自觉。今年的祭祀中,一位年轻的妈妈带着几岁的孩子,恭恭敬敬地上香、鞠躬,“也许孩子不懂王阳明,但心中一定会留下敬畏。”
他希望,“清明茶祭阳明”,未来得到政府、社会、学者更多支持,变成一个可以传承的、有着贵州文化符号、在国内有影响力的华夏“祭祀”活动。
传播“阳明精神”才是王道
“祭祀只是一种形式,传播阳明精神才是王道。”罗仲鸣说,2012年10月到访阳明祠的著名文化名人于丹如此评价,“格物致知,真好!”这是对这儿环境的感受,更多是对开展的系列传统文化活动的赞许。
2012年元月,阳明书院成立,王学研讨会,阳明讲习会,王晓昕、巫建斌、田光辉、王路平、徐建顺等省内外著名学者主题讲座,道德讲堂等,每周都会举行。金庸夫妇、著名演员葛优、京剧大师梅葆玖、著名主持人朱军等也纷至沓来,品一盏香茗,领悟阳明文化的精髓。清明祭祀、品味端午、中秋赏月等开展的传统节日活动,邀请市民免费参加,每次都座无虚席……
“我们现在反复播放的阳明文化讲座,从2014年开始的。董平教授听说这件事,还于今年年初专门带着10多位国内阳明专家、学生,参观、拜访阳明祠先贤。”罗仲鸣说,也是在这些活动中,他和员工们渐渐对阳明精神逐渐的深悟理解,如果把阳明先生丰富的哲学、教化思想和人文精神,传播光大到大家的行为规范中,我们的社会一定更加和谐。
打造城市中心的“阳明文化”升级版
古建筑群阳明祠,在云岩区的城市规划中,将成为阳明文化游览区。“通过东山路,一面与宝山北路、文昌路文昌阁片区相连,地处中心城区交通便捷、人气商气的区位优势,再和大型生态旅游项目未来方舟无缝对接。”余慧说,希望市、区联手,进一步挖掘该区域的历史积累和沉淀,挖掘更多的阳明文化及传统历史文化价值。
也许不久的将来,百姓期待呈现彰显“阳明文化”城市个性的特色文化街区,让“三足鼎筑”中的一足,成为贵阳文化的典型升级版,促使“清明茶祭阳明”活动变成“华夏大祭”。
修文阳明洞: 打造迈出大山的“阳明文化”
近日,记者走进修文正在建设中的“中国阳明文化园”,位于阳明洞景区前的广场上,其核心的一座15米高的“王阳明”铜像,即将揭幕,标志着包括阳明书院在内的阳明文化园一期核心区,已初步建成。
“修文正在举全县之力,全方位的打造着阳明文化品牌。”县宣传部副部长、文联主席李小龙介绍说,通过普及、宣传、开发、拓展、产业六大系列工程44项子项目,走出修文、走出大山,成为中国的、世界的“阳明文化”。
推动“阳明文化品牌”的全县总动员
修文县龙场镇,这里是理学家王阳明龙场悟道的地方,坐落着著名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阳明洞景区”。
贵州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唐耀,自去年“中国阳明文化园”开工建设以来,他几乎没有了节假日,天天泡在工地上。“作为投资方,公司将投资67.2亿元,分5年建成占地3455亩的文化园区。”他指着规划图、效果图介绍说。
作为全省“十大文化产业园”之首,未来的整个园区涵盖着“一带二心三坊六区”,包括阳明文化核心保护区、心学圣地牌坊、河滨景观带、天圆地方纪念馆、明代主题小镇、龙场驿站综合区等,“做足文化、做成精品、做张名片。”来自各级领导的高规格要求,唐耀表示,一天都不能懈怠。
“开发融入阳明文化元素的宴席菜系,在王阳明诗词、文章中提到的豆腐、折耳根等,都要冠以文雅的菜名。”负责此项工作的县文旅局的周红,正向各餐饮行业编印发放和运用菜谱,征集意见、开发菜肴,宣传推广“阳明宴”,统一打造“阳明宴”品牌。她表示,一定让人非常的期待。
“这只是全县总动员打造阳明文化的一个缩影。”李小龙说,发扬“协力争先”的精神,推动带动区域的经济发展。
先行先试“阳明精神”
修文作为王阳明先生的顿悟之地,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创立“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心学体系,而蜚声海内外,被国内外王学专家誉为“心学圣地”。
而在李小龙心中,阳明文化不仅仅是精英文化,更是大众文化,有着更多的现实价值。“今年阳明文化全县知晓率要达75%,2020年要达到90%以上。”他说,在全社会营造“学阳明、知阳明、用阳明”的浓厚文化氛围,让修文人先行、先试的探索。
在阳明洞前,碰见10几位刚刚结束中考的修文二中的学子,“《教条示龙场诸生》曾是学校必背的名作。 ”被大家唤为班长的同学回答说,最了解的阳明精神是“知行合一”。
2013年,“重德修文”大讲堂开讲,“顾久、叶辛、李宽定、乔清举、吴光等文化名人,应邀主讲。”李小龙说,同时把县里的文化学者、教师、老干部等动员起来,组成讲师团,围绕古代孝、涕、忠、信、礼等儒家思想,已有3万多群众聆听了自己的“百家讲坛”,讲堂也走进了城市、乡村,社区田间等,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提升大家的文化涵养和素质。
远播“阳明文化”
“阳明文化”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阳明文化正在走向国际化。
1999年、2002年、2005年、2009年修文举办四届“国际阳明文化节”,包括杜维明、汤恩佳、矢崎胜彦等中外知名王学专家在内,每届都汇聚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200多人,研讨阳明文化,探讨“知行合一”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学术探讨、文化交流、思想碰撞,让修文的阳明文化的影响,扩遍到世界各地。”李小龙如此总结。
“阳明文化的专题片、电影、诗乐舞剧、广播剧等,都在计划实施中。”相关负责部门介绍说,阳明文化网站、阳明书画院,恢复龙岗书院,阳明先生祭祀活动,而“中国阳明学会”正在与全国社科联对接申报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