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首届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高端峰会在朝阳规划艺术馆举行,峰会以“新常态、新机遇、新模式”为主题。国家广告研究院院长、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院长丁俊杰在峰会发表主题演讲指出,中国城市与文化产业的关系紧密联系,不可割裂,文化产业实在合适的城市土壤中成长起来的,而不是生拉硬套的建造。
丁俊杰指出,中国城市与文化产业的关系,大概有几重关系。第一,城市与文化产业是共生的,不是割裂的,不是要办文化产业,而是文化产业是在合适的土壤成长起来的,文化产业好似一种农业,它是在合适的土壤、合适的阳光和合适的水分当中一种成长性的产业,而不是生拉硬套不匹配的建造。好的城市发展和口碑离不开良性的产业布局和发展,文化产业要符合城市整体定位和形象规划,好的文化产业项目要匹配这个城市的基因。所以,不是你想做什么产业,我们见的太多,目标远大,项目宏伟。其次,城市不是空洞的概念,必须要依托产业发展。如果抛开产业谈城市,一定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是一种空谈。文化产业最宝贵的就是谈文化产业,谈文化产业是支柱产业,它不排斥其他产业。文化产业会使制造业升级,文化产业会使污染性产业更干净,这才是文化产业对城市真正的贡献。第三,城市是文化发展的“容器”,更是发展的“土壤”,城市的包容性应该跟文化产业的特性相匹配。美国社会学家刘易斯指出,“城市是文化的容器,专门用来储存并流传人类文明的成果,储存文化,流传文化和创新文化,这大概就是城市的三个基本使命。”第四,如果把文化产业建构得好,发展好,从区域经济和城市载体的角度上来讲,会形成形象经济非常美丽的想象,在这个层面上,形象经济包括价值层面和利润层面。
他提出,在此背景下,应从以下方面看待文化城市的特点。文化产业是一个独立的产业,文化产业是关联性极强的产业,对城市是一个润滑剂,同时对其他产业在改造、在升级、在转型,甚至产业不仅转型,在转产的过程当中,文化产业都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首先,文化产业的支柱性功能将更加突出。文化产业的支柱性功能不止是增加值占比超过5%,文化产业的支柱性更在于对其他产业的反哺性。其次,文化产业品牌特性将更加明显,过去文化产业更多的在起步阶段,文化产业跟传统的实体经济相比,品牌意识还没有那么强。第三,文化IP的拓展和应用,在城市文化、城市商品、城市形象的过程当中,在产业链形成过程当中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