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细读《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可以看到很多古代典籍、经典名句的影子,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是习近平语言的一大风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必须锤炼优良作风,有干事创业的激情,有脚踏实地的作为,养成慎始、慎独、慎微的意识,走好人生每一步。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出自《诗经•大雅•荡》中的一段话:“荡荡上帝,下民之辟。疾威上帝,其命多辟。天生烝民,其命匪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意思是说“上帝骄纵又放荡,他是下民的君王。上帝贪心又暴虐,政令邪僻太反常。上天生养众百姓,政令无信尽撒谎。万事开头讲得好,很少能有好收场。”“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告诉人们许多事情有好的开始容易,但坚持下去、坚持到底就难了。这就是为什么不少事情虎头蛇尾、半途而废、甚至走了过场的原因。
领导干部既要做到“靡不有初”,又要做到善始善终。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打老虎”马不停蹄,坚决查处了周永康、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向世人证明中国共产党敢于直面问题、纠正错误,勇于从严治党、捍卫党纪,善于自我净化、自我革新,展现了纪检队伍强悍的战斗力。第一个落马的省部级官员李春城,2012年12月6日,四川省委副书记李春城涉嫌严重违纪,接受组织调查,李春城成为十八大后首个被调查的省部级高官。第一个落马的女性省部级官员白云,2014年8月29日,山西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白云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组织调查,白云成为十八大以来被查处的第一个女性省部级官员。第一个被使用“严重违纪且违法”的省部级官员季建业,2013年10月17日,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季建业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组织调查,从季建业开始,“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成为绝大部分落马高官“标配问题”。第一个被审判的省部级官员王素毅,2013年6月,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素毅因涉嫌严重违纪,接受组织调查;2014年7月17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其受贿案一审公开宣判,认定王素毅犯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王素毅成为十八大后首位开启“审判季”的高官。周永康、徐才厚、令计划、苏荣、李春城、白云成、季建业、王素毅等人曾身为党的高级干部,缺乏慎终如始的自律能力,不能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既不能主动严以律己,又不能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丧失了政治上的免疫力,最终滑向了腐败堕落的深渊。从反面警示领导干部,面对各种各样的的诱惑,必须加强自身道德修养,追求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觉抵制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蚀。如果意志薄弱,情趣庸俗,品格低下,就会见利心动,见财心痒,见色脑昏;就会热衷于灯红酒绿,沉湎于声色犬马,发展下去,必将重蹈周永康、徐才厚、令计划、苏荣、李春城、白云成、季建业、王素的覆辙。领导干部只有增强“自省”意识,过好亲情关;增强“自警”意识,过好金钱关;增强“自重”意识,过好美色关,才能“拒腐蚀、永不沾”,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立场、品德和情操,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官。
领导干部慎始慎初,走好第一步。党员干部走上领导岗位、掌握一定权力后,总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投其所好,腐蚀拉拢,如果意志薄弱,必然落入圈套,跌入险境。明《松窗梦语》里有这样一个故事。御史张翰刚刚上任便前去拜见都察院都台王廷相,王廷相给他描述了一桩见闻:昨日乘轿进城遇雨,有个穿新鞋的轿夫,他从灰场到长安街时,还择地而行,怕弄脏新鞋。进城后,泥泞渐多,一不小心踩进泥水中,便“不复顾惜”了。王廷相说:“居身之道,亦犹是也,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也!”张翰听了这些话,“退而佩服公言,终身不敢忘”。后来,张翰一直清廉为官,恪尽职守,官至吏部尚书,名留青史。领导干部也应时刻牢记王廷相所言:“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也!”只有时刻保持慎初之心,慎重迈好人生每一步,才能高枕无忧,才能“没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叫门”,才能一辈子踏踏实实地过日子、过安稳的日子,才能最终有个好的前途和好的归宿。官员,苦心竭虑想“位子”,不断升迁,不断掌握大权、实权;商人,为了从权力中捞取好处,费尽心机,无所不用其能,想方设法把官员拉下水,沦为自己所用的同盟。有位老板就直言不讳,在当前工程领域,没有不吃腥的猫,送钱还没有不要的,只是送得够不够多、够不够巧。曾经有一个典型的人性实验,第一次送1万元,不为所动;第二次再加到10万元,还是不动声色;第三次再加到30万元,心里可能有了一丝颤动;再加到50万元,就已经有点发热;而当再次加到上百万、上千万,还能怎么样,不笑拿才怪。一次又一次,理智怎能抵挡。还记得有位老板讲起这些年来打拼经历,他总结了一条秘诀,那就是如何与官员打交道,赚政府的钱,让官员为其所用。按照他的说法,手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千方百计将官员拉下水。钱、色、物、玩,样样都要用到,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爱好,根据其爱好有针对性的运用,才会达到效果。他说,这样的办法也是逼出来的,现在政府项目实在太多,只要关系疏通了,赚钱很容易,可这些权力、项目都掌握在官员手里,当然不得不下大力公关;找爱好,找官员的爱好;物质和生活层面的诱惑,人都有欲望,官员也有,就是要充分挖掘他的欲望。有一次,他为了请一名官员办事,官不是很大,但有实权,而且办事很谨慎,请了好多次都不行,但他一直坚持请,后来可能是诚心感动,终于请动了,事也办成了。曾经就有官员感慨,没权时虽然有些失落,但觉得安稳;有权时虽然风光,但总会冲昏头脑,而更可怕的是,在一些被拉下水的境况中,就是不知不觉,甚至还有被逼的可能,就是有的钱你不得不收,否则就可能被排斥。有权力的官员要明白,你的身边处处都可能是陷阱,要明白天下也没有无缘无故的“追捧与赞美”,更没有无缘无故的“天降馅饼”,不要一心恋着权、想着权、弄着权,不是什么好事;那些平时和你称兄道弟的主要看准你的权、你的利,别以为自己有多高明。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人生贵善始。“第一次”既是“缺口”,也是“关口”,第一道“防线”被突破了,往往会“兵败如山倒”;第一道“闸门”一旦打开,欲望的“洪水”就会一泻千里。事实证明,领导干部违法犯罪无一不是从“第一次”开始,一步步走向深渊的。由轿夫从“择地而行”到“不复顾惜”的变化,启示领导干部慎始慎初,从走上领导岗位那一天起,就要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意识,严以律己,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严格要求家属子女,严格要求身边工作人员,坚持起点高,坚持走正路,迈好第一步,做到慎始。慎初,就是拒腐防变从第一次防起,走好第一步,把好第一关,坚持做到“慎初、慎独、慎微”,从思想上筑起拒腐防变的防线,自架“高压线”、自设“防火墙”、自套“紧箍咒”,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在心中始终有条政治上的高压线、道德上的耻辱线、法纪上的警戒线,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除非分之想、常报组织之恩,始终保持健康的人生追求,无愧于组织的培养和群众的期待。
领导干部坚定持久,走好每一步。坚定,作为领导干部,要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坚定高尚的道德操守,坚定自觉的纪律观念。持久,就是坚忍不拔、历久弥坚。领导干部在顺境中要斗志昂扬,在逆境中要坚韧负重。刘青山、张子善经历过枪林弹雨的战争考验,甚至在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面前,保持了共产党人的气节;但他们经不起胜利的考验,经不起和平环境的考验。刘青山、张子善应验了“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的训诫。兴趣爱好,人皆有之。健康向上的个人爱好,能陶冶情操、修身益智;如若痴迷于不良“嗜好”,沉溺无度,则危害大焉。细究当前一些落马贪官的腐败轨迹,不难发现或多或少都是从不良“嗜好”开始,最终发展到身败名裂、自毁前程的可悲下场。面对多彩世界光怪陆离的各种诱惑,领导干部慎重对待个人“嗜好”显得尤为重要。现实生活中,有些领导干部认为“嗜好”人人有,是人之常情,是个人的私事,是无伤大雅的“小节”。事实并非如此,个人兴趣爱好是其人格的外在表现,反映个人的生活作风和道德品格,也影响着其人生抉择和事业发展。作为公众人物的领导干部,不论在八小时之内还是之外,其“嗜好”都可能影响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到周围的干部群众。“嗜好”可能会成为人生的致命弱点,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尤其是手握一定权力的领导干部,为政一方,表率一方,更要谨防不良“嗜好”断送大好前程。如若对自己的“嗜好”不加节制,听之任之,“嗜好”就有可能成为道德操守防线的薄弱环节,就会成为别有用心者的突破口。许多违法犯罪分子腐蚀拉拢干部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千方百计打探、揣摩领导干部的“嗜好”,将领导“脉搏”把准后,精心策划、处心积虑投其所好就来了,你嗜吃,就投之甘饴;你嗜酒,就投之佳酿;你嗜色,就投之粉黛;你嗜舞,就投之霓裳;你嗜捧,就投之谄言……对于这些,开始你也许有所警觉,久而久之,则由戒备而渐生好感,由好感而信任,由信任而身陷温柔陷阱不能自拔。正如古人所云:“只一念之私,便化直为曲,塞智为昏,染洁为污,悔之晚矣!”鉴于此,领导干部对个人“嗜好”要慎之又慎,加以节制,嗜之有度,好之有道。怡心养性,培育健康爱好,远离不良“嗜好”。对一味迎合、投己所好者,保持高度警惕,划清界限,毅然拒绝。把好交友关,择善而交,不交无德之友、不交无义之友、不交无耻之友。严把兴趣关,时刻检点生活中“小爱好、小毛病、小嗜好”,能够自我约束,不玩物丧志、不为凡物羁绊。用崇高的理想信念引领个人“嗜好”、用高尚的道德修养约束个人“嗜好”、用严明的党纪国法规范个人“嗜好”。时刻反思因为小小的“嗜好”而身陷囹圄是否太亏?因交友不慎误入歧途而断送前程是否值得?遏制自己的不良“嗜好”,始终保持一颗敬畏之心、自律之心,在诱惑面前做到眼不馋、心不贪、手不伸,视若无睹、岿然不动,恪守思想道德的底线。只有这样,才能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作为领导干部树立坚定的信念、持久的毅力、严格的自律精神显得多么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对当前反腐败形势和主要任务做出深刻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纪律建设,深化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完善党风廉政建设法规制度,落实两个责任、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坚守阵地、巩固成果、深化拓展,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下一步工作怎么抓?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纪律建设,深化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完善党风廉政建设法规制度,落实两个责任、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反腐能走多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有全党上下齐心协力,有人民群众鼎力支持,一定能够打赢这场攻坚战、持久战。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拼的是决心,是韧劲,是战略,是人心。在作风问题上,起决定作用的是党性,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古人说:“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作为党的干部,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党中央在反腐过程中果断决策、周密部署、稳步推进,收效甚巨,中国政治风气为之一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政风为之一变,社会风气为之一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央以身作则,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垂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怎么抓?就从中央政治局抓起,正所谓“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上面没有先做到,要求下边就没有说服力和号召力。领导带头、层层示范,这是党提升凝聚、提高战斗力的重要方法。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说到的就要做到,承诺的就要兑现,中央政治局同志从习近平本人做起。正因为有了这种智慧,党的工作才能顺利展开,党的事业才能日新月异。每个人都不仅仅有工作,还有生活,良好的生活方式对一个领导干部来讲,是至关重要的。做领导工作本来就是“苦差事”,很多时候要“五加二”“白加黑”,想舒舒服服的就不要当领导干部。即便有了一点空闲时间,陪伴家人、尽享亲情,清茶一杯、手捧一卷,操持雅好、神游物外,强身健体、锤炼意志,这样的安排才有品位。领导干部自觉追求健康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久久为功,庸俗的东西就近不了身。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清茶一杯、手捧一卷,习近平以自己的行动来号召领导干部。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领导干部不仅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还要睁眼看世界,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中获得启发,为我所用。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慎”是习近平极为重视的共产党员修养所必须的德目之一。2013年6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同团中央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指出,团的干部必须锤炼优良作风,既要有干事创业的激情,更要有脚踏实地的作为;要深刻领会中央八项规定的精神实质,养成慎始、慎独、慎微的意识,走好人生每一步。2014年3月18日,习近平在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特意指出,干部不论大小,都要努力做到慎独慎初慎微,“不以恶小而为之”。为何要“慎始”?因为“从恶如崩”,人变坏极为容易,只要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即可,这与“从善如登”刚好相反,因为人变好需要不断克己、需要不断自省,对一切腐蚀诱惑保持高度警惕、防微杜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个人腐败堕落,往往是从贪占“小便宜”开始的。防微杜渐,任何时候都要保持警觉,腐败的诱惑就没有可乘之机。“勿以恶小而为之”,“慎始”与“慎微”是相通的;“勿以善小而不为”,再小的好事,要做就要做彻底,善始善终。“慎独”是一种高度的自尊与自重,是一种高度的敬畏感。“生活正派、情趣健康”,就不会想无事生非、入非非,这是抵御腐败最强大的精神长城,是“不想腐”的关键保证。“开弓没有回头箭,改革关头勇者胜”,充满中国智慧的习近平总书记将一步一步引领中国行得更稳、走得更远。领导干部要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武装头脑,做到不出格、不越矩,走好人生每一步。
领导干部应善始善终,画好休止符。朱元璋曾告诫官员,守着俸禄过日子如同守住“一口井”,井水虽不满,但可天天汲取,用之不尽。这流传六百多年的警句,时至今日,仍回味不尽。不少人在未仕之先,也曾满腔豪情,壮怀激烈,一心想做个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好官。待到进入仕途,逐步掌握了权力之后,各种诱惑也就随之而来。清浊廉贪之间,并无不可逾越之鸿沟。一物之微,一念之差,都可能成为导致冲毁道德大堤的“蚁穴”。守住了思想道德的防线,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把不能做的事挡在防线之外。然而,守住思想道德的防线,看似简单,实则不易。对于领导干部而言,许多外力都试图攻破你的防线,执掌实权的贵人的点拨示意令你诚惶诚恐,情谊深厚友人的哥们义气令你心存感激,腰缠万贯富人的鞍前马后令你豪情万丈,明眸皓齿的美人投怀送抱又令你柔情似海……在考验面前,有的人曾驰骋改革开放的大舞台,却失足于“朋友”布下的一个泥潭;有的曾闯过一道道沟沟坎坎,却悔恨于“兄弟”间的一次贿赂;有的曾经受过“饮贪泉而不心动”的考验,却在如花似玉的“妹妹”前过不了“心动”关……守住“一口井”,靠涓涓细泉,长流永驻,方显甘泉之清。守住“一口井”,凭俸金度日,平淡寻常,才见生活之真。要想守住“一口井”,始终做一个无愧于社稷百姓的“廉吏清官”,必须立定宗旨、坚定信念,严守各种防线,抗住各种诱惑,做到“一日三省吾身”“日日弹尘”;时刻牢记 “莫伸手、伸手必被捉”的训诫,去掉侥幸心理,老实做人,做老实人,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经得住考验,自觉做到秉公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稳稳当当、踏踏实实守住“一口井”,便守住了规矩、守住了情操,也守住了平安、守住了幸福。作为领导干部,人民的公仆、国家的栋梁,应始终把自己勾勒成“明净、豁达、谦怜”的模样。修养合成于长时间内心的历练。明净,就是为官者心中的坚定。换言之是为官者面对世俗的谄媚、面对他人滥用职权的时候时刻清醒自己的头脑、擦亮自己的眼睛,心里如明镜一样剔透,不能使自己麻痹,血液不能被世俗浑浊。为官者每前行一步,行使职权时都应执著和坚守住内心已定的信念,明明白白做事,坦坦荡荡为官。豁达,就是为官者心中的胸襟宽广。为官者的官路上不可能始终一帆风顺,各种坎坷各种磨练都会经历。在利益有所得失的时候,坦然面对,不去斤斤计较。若遇到蝇营之人,雍容大度一笑而过。方可成为气宇非凡、令人肃然起敬之人。谦怜,正是说为官者要虚心、谦逊、礼让。怜惜百姓,为官者是百姓的衣食父母官,始终记住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官者注重自己内心的修养,沿着修养信念步步前行,即使是在方寸之间,存善积德,也能道路敞荡。领导干部做人行事,就应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说老实话,干老实事,做老实人,不给党和人民的事业抹黑、不做不该做的事、不伸不该伸的手、不拿不该拿的物、不说不该说的话、不去不该去的地、不吃不该吃的饭,八小时之内和之外一个样、在家在外一个,对熟悉的不熟悉的一个样、对老弱病残一个样、对党员群众一个样、对领导下属一个样……慎独以存志、志高方长远、长远方成事。一个领导干部掌权用权、为人民群众办事的时间更是有限,一定要有一种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珍惜时间、珍惜手中权力,多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一个领导干部取得事业上的成就,走上一定高位也不算最后成功,只有善始善终,走好下山路,到年老身退后,才算最后的成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干部的标准是历史地变化的,今天的好干部应当“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领导干部应时刻铭记和自觉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要求,对党忠诚,为民奉献,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下决心减少应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选择正确的个人爱好,提高修养修为,做到生活正派、情趣健康,把自己锻炼成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不辜负总书记和人民的期望。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之类的教诲不胜枚举。领导干部就是要人们慎终如初,善始善终,不断进取,永攀高峰。《史记》有载“子产治郑,民不能欺;子贱治单父,民不忍欺;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三不欺”对反腐倡廉颇有借鉴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提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可以说是“不忍欺”、“不能欺”、“不敢欺”的现代升级版。清朝进士冯士圻,一生光明磊落,颇有清誉。他酷爱碑帖,几近痴醉,在碑帖和书法上有着很深的造诣。一日,下属送来一冯士圻仰慕已久的宋代碑帖。望着这包裹着的稀世珍宝,冯士圻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几次想要打开包裹的手伸出来又缩回去。冯士圻认为一旦打开包裹,见了碑帖定会爱不释手,自己一生的清誉将会毁于一旦。最后,冯士圻做出了“不见为妙”的抉择,原封没动,物归原主。翻检古书,面对诱惑人各不同,却都同样留下了让人回味无穷的佳话。春秋战国有一个叫柳下惠的读书人,天寒地冻时恰与一年轻女子同宿城下,为避免女子被冻坏,柳下惠就让女子躺在自己的怀里,并用衣服为其遮盖。柳下惠搂了一夜美女,却没有丝毫越轨行为,因此被世人誉为“坐怀不乱”。还是春秋战国时期,鲁国有一独居男子,某夜遇一妇人来投宿,男子思考再三没有开门。妇人指责他不近人情,男子说:“你我是年轻的孤男寡女,若同居一室保不准会出事,让世人耻笑。”妇人说:“你可以学柳下惠呀!”男子说:“柳下惠能管住自己,我却不一定能管住自己。”两个故事,说的是同一个道理:如何抵制诱惑?柳下惠用“坐怀不乱”证实了圣人的德行操守,自然让后人备加仰慕;而鲁国的男子能够想到自己也许不能像柳下惠一样,于是干脆来个不让进门,虽说落下一个不近人情的恶名,但却避免了自己犯错可能。世上毕竟圣人少,以“不见”来拒绝诱惑,对常人而言不失为良策。人之初,性本善,人人可能都有一个崇尚道德的美好心愿。但是,良好的愿望不能代替严酷的现实。已经发生的许许多多的例子一再告诫人们,内心的道德防线其实十分脆弱。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经说过:“一个有道德的人,是一个心里感到诱惑就对诱惑进行反抗,而绝不屈从于它的人。”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当然值得称道,但仅仅是道德的约束往往无法堵住人们欲望的洪水,因为人的一些自身弱点不是人人都能够完全克服的。肩负重托的领导干部扪心自问、反躬自问,自问于己、于人、于工作、于社会都大有好处。自问是一种理性的内心活动,是一种自我审视、自我矫正的自觉行,是自我提醒、自我明理、自加压力、自我鞭策的明智选择。自问是亡羊补牢,更是未雨绸缪。责任之下、经手之事必问,一些事定了,利弊如何?说了,执行如何?做了,效果如何?有无遗漏欠缺?有无更好的渠道和方法……审视一番、梳理一番,如天天洗脸照镜子一般;补充完善,整合提高,信心更坚定,把握更准确,成效更明显。自问是精益求精,古人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此理。一些事说过、做过,有时并不深刻,回过头来再思再想,自问几个为什么,或许有新发现、新认识、新提高。原本以为毫无疑问的可能会问出新疑点,一些悬而未决的可能会问出新解法。长期坚持,可问出新境界。自问是触类旁通。以反面典型为鉴敲打自问,有无同类问题?根子在哪里?对症查病、吃堑长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如打预防针,强身健体;以先进典型为镜对照自问,差距在哪里?努力的方向可否明确?借石攻玉,打造提高,见贤思齐,砥砺精进,终能除尘垢以求思想纯洁、去杂念以求信念坚定、驱阴影以求心地坦荡、扫暮气以求奋发有为。深想深问,即使脸上发烧、头上冒汗,也不可浅问辄止。陈毅将军几十年自问如一日,他在《手莫伸》中写道:“第一想到不忘本,来自人民莫作恶。第二想到党培养,无党岂能有作为?第三想到衣食住,若无人民岂能活?第四想到虽有功,岂无过失应惭怍”,问得可谓多矣;他在《六十三岁生日述怀》中说“中夜常自省,悔愧难自文。还是鼓勇气,改正再前行。灵魂之深处,自掘才可能”,问得可谓深矣。因为多和深,才有磊磊风骨。自问要实实在在,不能应付,也来不得假装,而是一种切实的思想和行为。真心问、问真心,才能有益。谋划运筹的功夫离不开自问,走向成功的阶梯也需自问。每天寻找对与错、感悟得与失、思量进与退,便是有准备的头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未知不明也好,突如其来也罢,总不慌乱,总能从容应对。自问要穷根究底,但非陷入死胡同走到黑。思想解放,头脑灵活,多方位、多角度、多层面问出个所以然来。自问虽是慎独静思,却非要做孤家寡人,自问同时问于众,博采众长,系于一心,便有提高和精进。自问是一种方法而已,一些人怕问、经不住问、一问就垮,原因不是别的,恐怕就是缺乏了自问垫底。长期坚持自问,也就有了不怕问的底蕴。自问最终目的是查出问题、弄清差距、采取对策和提高效率,想通、识透了这一点,便是有了可贵的自知之明。人生有许多东西值得珍惜,而最值得珍惜的应是尊严。固守尊严,慎终如初守廉洁。失去尊严,一切所谓有价值的东西其实都将贬值,人生也就随之轻淡和苍白了。尊严不等同于身份,身份高不见得有尊严,身份低不见得没尊严;尊严不等同于财富,有财富不见得有尊严,没财富不见得没尊严;尊严不等同于本事,本事大不见得有尊严,本事小不见得没尊严;尊严甚至也不等同于知识,知识多不见得有尊严,知识少不见得没尊严。体面不是尊严,因为少却尊严也能赢得体面;威风不是尊严,因为少却尊严也能显出威风;自大不是尊严,因为少却尊严容易助长自大;虚荣不是尊严,因为少却尊严可能滋生虚荣。尊严是什么?是灵与魂,骨与节,气与魄,道与德,是国格人格与品格,是生命之结晶。“吾善养我浩然之气”是尊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尊严;“男儿自有黄金膝,除却梅花不拜人”是尊严;“不为五斗米折腰”是尊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尊严;“士可杀而不可辱”是尊严……而恃强凌弱、作威作福,颐指气使、横行霸道,狐假虎威、为虎作伥,仰人鼻息、低三下四,卖身求荣、苟且偷生等等,都会尊严扫地。有尊严的人是高尚的人生,但尊严易失。世上诱惑太多,经不起诱惑,就将失去尊严。利益、权位、富贵、美色,该得到而得到了,不失尊严;但这些东西常常成为诱饵,私欲熏心者,意志薄弱者,就会自弃尊严,趋之若鹜。在各种诱惑中自动交出尊严的人委实不少。世上陷阱太多,掉以轻心,就会身陷不测,自取其辱。天下事就是这样,有些表面看来既顺理又成章、既利人又利己的东西,内里却藏着祸患与杀机,不识就里者,眼花缭乱者,精心大意者,心存侥幸者,都易于上当。一失足成千古恨。如果说在诱惑面前舍弃尊严是“愿者上钩”的话,掉进陷阱而失尊严则是误入歧途。再者,世上不乏恶势力,顶不住压力,抗不住邪恶,就将被夺去尊严。世上有宁折不弯的好汉,也有忍气吞声的懦夫,在邪恶面前却步甚至向邪恶低头,是要牺牲尊严的。这世上还有无道,还有非礼,还有不公,还有争斗,还有恶棍,还有小人,这一切都挤压着尊严的空间。尊严易失,只有固守。尊严既是人生高地,也是人生底线,守住它,处于人生巅峰时自有气象,走在人生低谷时也不低俗。固守尊严,最关键的还不是警惕他人染指、外因干预,而是要严防自己的灵魂出窍。尊严与灵魂厮守在一起,一旦魂不守舍,尊严也就随之失守了。我心有主,谁奈我何?施以威逼,我心不屈;施以攻伐,我心不移;施以迷误,我心不昧;施以利诱,我心不贪;施以私恩,我心不动,那么,尊严将会永在。为了高贵的尊严有时要付出代价,要蒙受损失,要做出牺牲。既然一切都抵不上尊严可贵,那么,丢掉一切也不能丢掉尊严。这是做人的大义与大道。求取,一定要尊严地求取;拥有,一定要尊严地拥有;生存,一定要尊严地生存。许多时候,尊严可以成为交换的筹码,可以卖出好价钱,比如见利忘义,出卖朋友;比如溜须拍马,投人所好,等等,都可能带来“好处”。然而,看似应有尽有而没有尊严,一切都会黯然失色,那并不比叫花子高贵。之所以如此看重尊严,不仅因为尊严是个人的价值核心,还因为个人尊严能够升华为国家尊严、民族尊严、社会尊严。只有维护而不出卖自我尊严的人,才可能维护而不出卖国家尊严、民族尊严,也才可能给予社会和他人尊严。
有句老话说得好:“家有良田千顷,不过一日三餐;家有豪宅千厦,不过夜宿八尺。”说起来都知道钱财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身外之物,但许多人却迈不过贪婪这道关。那些或走上刑场、或身陷囹圄的贪官们,他们不仅为自己的贪婪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还往往会造成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悲剧。这种结局,贪婪者或许事先没有想到,也或许他们根本就不愿去想。所以,为官者应该多学学古代圣贤的胸襟,多想想那些贪婪者的悲惨结局,你就可能会以清廉律己、以清廉传世,这样于己、于子孙都是一件幸事。(作者单位: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委宣传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