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蓝皮书:北京文化发展报告(2015—2016)》24日出炉。通过综合数据分析,蓝皮书指出,去年北京的城市文化发展总体实力位居全国首位,但城市文化竞争力仍位居上海和香港之后。
文化蓝皮书由北京市社科院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书中指出,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2015年多项指数位于全国首位,但也有些指数位于上海之后。其中“城市文化竞争力”北京位于全国第三,排在上海和香港后面。去年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北京也位居前列,但已从2013年、2014年的第一位落到第二位,面临着上海的强力竞争。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有一些指数并非都是一线大城市位居前列。例如在国内38个主要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力满意度排名中,北京的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是全国一线城市中唯一进入前十的;在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十佳城市评价中,北京位居全国首位,而且也是唯一进入前十的一线城市。
对北京文化领域创新创业企业的调查显示,创新创业基本涵盖了文创全行业,创新成果市场转化能力强的行业尤为集中。其中,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文化艺术和广告会展等领域创新创业占比超过五成,分别占22.06%、21.61%及11.03%。从地域分布上看,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海淀区和朝阳区。创业方面,超过80%的创新创业企业注册在东城、西城、朝阳和海淀。以2014年为例,海淀区中关村新增科技型企业超过1万家,朝阳区新增文化创意企业近8000家,加起来的数量远超其他区之和。
调查还显示,目前北京的众创空间已经有65家,分布在海淀、朝阳等9个区。北京在均衡自身众创空间地域分布的同时,也带动促进了区域创新能力的协调发展,尤其是京津冀地区。但在政策红利的支持下,部分众创空间的设立并非以创新、创业为出发点,而是着眼于套现政策红利,动用各种手段减少众创空间与政策补贴之间的“剪刀差”,具有明显的“政策投机”倾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