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特稿)解读“习主席的文化理念”系列专题   @火!北京风痕“10+30=1800”网媒炒作推广方案   @企业不能没文化!   @多媒体公关宣传/整合营销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政事业单位报道 > 科教文卫/产权

德阳大力推进软环境建设提高城市人文魅力(图文)

时间:2017-09-27 09:26:20  来源:德阳日报 中国城市文化传播网  作者:曾征

在德阳文庙举行的德阳首届传统文化周活动中,孩子们执笔书志,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文潇/摄

金秋九月,放眼德阳城乡,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让人心旷神怡,目不暇接:天更蓝了、水更清了,交通出行更顺畅了,城市环境更加美丽宜人了,公共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了……生活在德阳的市民,愈发感受到这座城市的迷人魅力。

一座城市的形象和品位,既来自于城市建筑、基础设施等硬件环境的外在“颜值”,更来自于市民素质、城市管理、社会风尚这些内在素质。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德阳大力推进城市软环境建设,在“人文”二字上做文章,注重城市文化传承、文化底蕴、文化风格,用文化这个持久、深厚的力量,滋养着市民的文明素质,用现代化的管理培养市民的文明行为和文明习惯。

传统文化提升城市内涵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德阳历史文化积淀厚重,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古蜀国三星堆遗址,有全国第三大、西南地区最大的德阳文庙,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四大年画之一的绵竹年画,有“一门三孝”故事的发源地孝泉,还有白马关庞统祠墓、张飞点将台、落凤坡……越来越多的优秀传统文化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融入市民的生活,引领“文化德阳”发展。

2016年10月15日,德阳首届传统文化周活动在文庙广场盛大开幕,活动在弘扬德阳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推广城市文化名片的同时,还为德阳区域形象打造注入了新的时代活力。

近年来,在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方面,我市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生动局面。目前,德阳有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342项(条),其中国家级名录2项,国家级传承人1人(已去世),省级名录7项,省级传承人12人,市级名录26项,市级传承人32人,县级名录75项,县级传承人62人。“绵竹年画节”“广汉保保节”“孝泉上九会”等各种民俗活动常年持续开展。我市还成功举办第二届民俗民间文化艺术展;组织绵竹木版年画、三星堆青铜技艺、德阳潮扇、中江挂面等项目参加第五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不仅如此,德阳还将《安安送米》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学校课程,激发青少年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文明交通意识深入人心

“文明交通”是城市形象的名片,不仅能反映出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也是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内容之一。

8月1日上午,市区泰山路与长江路交会处的路口人流如织,穿着印有“德阳文明交通志愿者”字样绿色衣服的张英吹响口哨,指引等待通行的市民有序通过。“现在闯红灯的市民很少了,我在这儿3天了,只有极个别市民因为打电话等原因,一时大意闯红灯。”张英说。

和张英一样的文明交通志愿者在街头随处可见,成为旌城街头一道别样的风景线。在他们的带动下,广大市民纷纷参与到文明城市创建中来,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做文明人,行文明事。

与此同时,我市交通部门加强汽车客运站“三优,三化”建设,为广大乘客提供安全、舒适的乘车环境;倡导文明服务、文明出行,广泛开展“文明旅游、礼貌乘车”活动;开辟农民工返乡绿色通道,增设售票窗口,延长售票时间,增加客运班次,并设置“门对门、点对点”特色票务服务;积极开展“小红帽”优质便民专项服务行动,努力打造城市公交精品线路。

文明旅游成靓丽风景线

在一座城市里,市民和游客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城市的整体形象。

为积极引导游客树立文明出行意识,我市通过“3·5”学雷锋纪念日、“3·15”消费者权益日、“5·19”旅游日等宣传活动,对游客开展文明出行宣传、教育和引导,游客文明旅游意识明显提高,带动身边人、同行人文明旅游的责任感和主动性明显增强。同时,全市各旅游企业设置宣传栏进行文明旅游宣传,充分利用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QQ等移动互联平台,广泛弘扬和宣传文明旅游新风,让游客时时处处感受到文明旅游的浓厚氛围。

近日,我市出台旅游行业失信联合惩戒工作方案,拟推动旅游业基本建立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两个机制,加快旅游市场信用信息系统建设。据了解,市旅游局将与市工商局配合,初步整理形成德阳旅游行业的信用信息资源目录,通过信用信息公开和共享,建立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的联合激励与惩戒机制。按照《德阳市旅游行业质量诚信建设工作方案》,我市还将建立健全旅游行业诚信建设机制,加快建设旅游行业质量诚信体系。

乡村劲吹文明新风

2016年12月20日,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主办的“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活动启动仪式在中江县黄鹿镇梨园小学举行。随即,各乡村迅速开展该活动,着力解决农村在婚丧嫁娶事宜方面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和封建迷信问题,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共同努力营造移旧俗、除陋习、尚科学、倡新风的良好社会氛围。

我市紧紧围绕“三个美起来”目标,以“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四好村建设为引领,以文明村镇创建为抓手,以有力举措开展移风易俗,促进农村形成崇德向善之风、勤俭节约之风、文明健康之风。

以村规民约,“约”出好风气。全市1432个行政村全部制定了村规民约。运用“村规民约”强化依法治村的经验做法入选中共中央办公厅编纂的《基层协商民主典型案例选编》。以典型引领,“引”出好风气。全市1776个行政村(社区)建成“农村广播道德讲堂”,254个县级以上文明村镇建成固定道德讲堂,119个乡镇建成德孝红黑榜。在挖掘历史文化名人及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基础上拍摄的《范家大院》(范仲淹)家规家风系列专题片在中纪委网站播出。以村民自治,“管”出好风气。建立推广“五会”,即“红白理事会、自治理事会、道德理事会、邻里互助会、新乡贤志愿协会”等村民自治组织,让移风易俗真正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在全国率先推行“村民议事代表会议制度”,被写进新修订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用先进文化占领网络阵地

早在2013年,我市就启动了《德阳市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宣传教育活动,呼吁广大青少年文明上网,取得了积极成效。

为深化网络文明传播工作,我市积极适应互联网日益成为思想文化传播重要渠道和精神文明建设重要阵地的形势,努力改进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大力发展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自2010年以来,我市已培育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400多名,全市网络传播队伍不断壮大,网上传播活动持续开展,网络传播的正能量效应日益凸显。

近年来,我市还整合各类社会公益力量,开展30余个特色网络公益活动项目,吸引10余万网民志愿者参与,筹集资金240余万元,2000余名市民获得帮助。一是打造“微公益有我在”网络公益品牌。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公益组织等各类社会力量,开展扶贫帮困、义务献血、敬老助老、关爱特殊儿童等多类公益活动数百次,在全市营造良好公益氛围。二是常态化开展特色网络公益活动。如“幸福1+1”微公益行动、“10元·微爱行动让困境孩子重拾希望”活动和德阳市“金秋圆梦·助你上大学”助学公益活动等,成为家喻户晓的公益项目,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此外,今年我市将开展网络公益扶贫系列活动。

最新信息

  贵工程与遵义师范携手打造的红色[详细]

推荐信息

  贵工程与遵义师范携手打造的红色[详细]
中国前沿资讯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39152号-2
郑重声明:本网页面构造与内容设置全部为自主创意,如有模仿或雷同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