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特稿)解读“习主席的文化理念”系列专题   @2018年宣传经典套餐“10+30=1800”网媒炒作推广方案   @《自驾中国行》系列采风(行程图集)   @企业不能没文化!   @北京风痕文化传播:多媒体公关宣传/整合营销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政事业单位报道 > 科教文卫/产权

南通打造江海文化新IP,提升城市软实力

时间:2019-05-31 14:32:23  来源:南通日报 中国城市文化传播网  作者:

文化是城市发展的灵魂,江海文化是江海大地最显著的文化特质。近年来,全市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攀登新高峰,实现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县(市)全覆盖,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

志愿文化凝聚向善向美力量

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一条来自通大附院手术室的新闻通过人民日报公众号的传播,令无数国人动容。在通打工的湖北恩施袁大妈不幸因车祸去世,她的家人在承受着巨大悲伤的时刻,做出了一个大爱决定:捐出大妈的肝脏、肾脏、眼角膜,去帮助别人。4位患者由此重获新生!在通大附院,已有70多位医务人员填写了志愿身后捐献眼角膜申请书,爱的暖流正在这座城市传递着热力。

在江海大地,这样温暖的故事在持续上演,是南通“社会文明程度高”的生动体现。近年来,我市不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推进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着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城市文明程度、城市文化品位和群众生活质量。2017年,南通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全国仅有四个设区市获此佳绩。如皋市成为苏中苏北首家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殊荣的县级市,其他县市均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在苏中苏北地区率先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全覆盖。

志愿文化是南通文明城市创建中绚丽的风景线。21年前,在江海晚报上看到江海志愿者服务站成立并招募志愿者的消息后,殷红芬第一个报名,幸运地成为了江海志愿者队伍的第一位成员。去年,在江海志愿者成立20周年大会上,殷红芬、黄宇飞、范长喜、张利民等第一批志愿者再次与市民见面。让他们想不到的是,如今,江海志愿者队伍注册人数已经超过了148万,最初的“凡人善举”已形成了巨大的“滚雪球”效应。扶贫济困不留名的“莫文隋”、好党员宋英、磨刀老人吴锦泉、修车老人胡汉生、火场英雄周江疆,一个个闪亮的名字,陆续成为叫响全国的重大先进典型。在中央文明办组织开展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中,南通135人荣登“中国好人榜”,6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3人荣获江苏省道德模范称号。

精神文明建设“南通现象”为何长盛不衰、久久为功?市文明办负责人介绍,这源自于我市借助崇文厚德的人文底蕴、根基深厚的教育传统,持续性、全方位、多形式地培育良好社会风气。同时,我市一直运用多种方式和渠道,广泛弘扬精神文明“南通现象”,用宋英、吴锦泉、胡汉生、尤建华等体现核心价值理念的“凡人善举”教育更多的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营造向上、向善的良好氛围。

成功在久不在速,文明城市建设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更是一个精耕细作、逐步提高的过程。我市通过建立健全市、县、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联动推荐网络体系,让市民发现身边的好人好事,并在第一时间通过媒体和各种载体推广和弘扬。近年来,我市创作了歌曲《莫问我是谁》、山歌剧《书记大哥》、话剧《国道边上》、话剧《周江疆》等多个文艺作品,再现典型生动事迹,让精神文明“南通现象”转化成市民喜闻乐见的“精神食粮”。潜移默化中,存好心、当好人、做好事在南通城乡蔚然成风。

从百年更俗到南通大剧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5月27日,记者走进位于市中央创新区的南通大剧院项目建设现场,目睹这一国内第五大剧院正在紫琅湖畔初露雄姿,在其南侧,南通美术馆主体结构已完成。

南通大剧院项目执行经理肖伟告诉我们,自从去年9月正式施工以来,大剧院的5个场馆正按序时进度推进。肖伟说,南通大剧院是法国设计巨匠保罗·安德鲁的绝笔之作,结构复杂,外围轮廓没有一条直线,施工难度极大,但为了打造出一座未来城市的新文化坐标,建设者们埋头苦干、只争朝夕。

文化繁荣的大树根植于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热土。百年前,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创办了更俗剧院,开启了南通文化艺术场馆的营造之门。时至今日,随着百姓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加,新时代对文化设施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了推进文化惠民项目和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快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市文广旅局副局长倪小平介绍,2018年,随着港闸区“文体惠民”的标志性工程——市北文体中心投入试运营,港闸结束了无大型区级公共文体中心的历史。在过去的3年时间里,我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已经实现了镇、村两级全覆盖,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翻了一番。濠河风景区新一轮整治提升,也让环濠河博物馆群焕发出勃勃生机。

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我市文化产业呈现出创新发展、集聚发展、特色发展和融合发展的新局面。目前,全市拥有各级各类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66个,1895文博产业发展、鸿禧文化创意获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慧源文化传播、如皋绿园等4家企业获评省级示范基地。2018年,如皋软件园获评省级文化产业重点示范园区,实现了我市省级重点园区零的突破。在此基础上,我市成功举办了南通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中国(川姜)家纺画稿交易会、“星创市集”——全民文创消费节等活动,每年吸引上千家企业、近万名客商参展交易,集聚效应和品牌效应日益显现。

据统计,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2017年达到392亿元,占GDP比重达5.07%,正式迈入南通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行列。

“小小剧社”到《张謇》进京精品文艺创作打造“南通IP”

市民陈女士是一位文艺爱好者,以往,她经常关注上海、苏州等城市的展讯、影讯,周末带着全家前往观展、看戏。不过,随着我市推动“高雅艺术进南通”工作,一大批国家级、省级优秀舞台艺术精品剧目陆续与南通市民见面。今年,陈女士在家门口就观看了话剧《白鹿原》、滑稽剧《陈奂生的吃饭问题》等好戏。“如果在南通能看到更多原创戏剧作品就更好了。”陈女士又有了新的期盼。

推进文艺精品创作高地建设,为百姓打造更多的文艺精品力作,将进一步增强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为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找到坚实的落脚点。

老一辈艺术家赵丹与小伙伴们当年首创的“小小剧社”,在南通开风气之先,话剧之乡的美名从此不胫而走。薪火相传,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南通一批话剧艺术家为观众奉献了上百部优秀剧目。近年来,原创话剧《母亲的守望》《长桥人家》等赢得了观众的掌声。然而,对于南通人而言,“一城一人”的张謇形象却从未出现在舞台上,曾几何时这是一个遗憾。为了弥补这个遗憾,2017年,南通艺术剧院开排话剧《张謇》。

《张謇》由国家一级编剧罗周担任编剧,国家一级导演李明华担纲导演,第十七届中国梅花奖得主、一级演员康爱石扮演张謇。《张謇》在更俗剧院首演后,连续商演50场,观众超过5万人,创造了南通原创剧目连演场次的纪录。

“《张謇》已经拿到了全国三大基金资助的‘大满贯’。”市文广旅局副局长王霞说,“去年,《张謇》进京,在话剧界刮起了一阵南通风!” 在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滚动资助项目名单中,话剧《张謇》榜上有名。去年,《张謇》还受邀参加本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这是南通原创大型剧目首次参加国家级艺术展演。

《张謇》进京,只是南通文化IP输出的一个缩影。

去年,我市原创大型越剧《仁医寸心》《董小宛与冒辟疆》结束了3轮全国巡演,巡演历时124天,途经30多个省会城市、地级市及直辖市,行程3万多公里,共演出68场,唱响全国。我市与苏州水墨同里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合作打造的大型室内水乡情景演出《水墨同里》是剧院“走出去”闯市场的金牌项目,该剧共在吴江同里演出近1300场,观看人数达20万人。而歌舞秀《梦·江海》更是走出国门,在马来西亚、日本等国演出,让外国友人为江海文化点赞。2019年新年戏曲晚会上,通州通剧团则让源自草根的南通声音登上大雅之堂。被誉为长江以北评弹最美的启东评弹团,也受到各地越来越多粉丝的青睐。

在不断走出去的同时,江海交汇处的人文景观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文艺界人士来到南通采风、创作。反映铁军精神的现实题材情感励志大剧《春天里》在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引发好评不断。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献礼大剧《江河水》在通取景拍摄,作为全国首批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南通的江风海韵再次引发全网热播。

最新信息

  近日,安宁市又举办了一场热闹欢[详细]

推荐信息

  近日,安宁市又举办了一场热闹欢[详细]
中国前沿资讯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39152号-2
郑重声明:本网页面构造与内容设置全部为自主创意,如有模仿或雷同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