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特稿)解读“习主席的文化理念”系列专题   @【已钜惠五年!】2020年宣传经典套餐“10+30=1800”网媒炒作推广方案   @《自驾中国行》系列采风(行程图集)   @企业不能没文化!   @北京风痕文化传播:多媒体公关宣传/整合营销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政事业单位报道 > 公检法/工商/税务

上海自贸区诚信企业享实实在在信用“红利”(图文)

时间:2014-08-26 15:14:13  来源:新民晚报 中国城市文化传播网  作者:宋宁华

W020140826526694947924.jpg

  上海自贸区正培育形成信用服务市场,让负面清单、金融创新等制度“放得开”也“管得住”—— 诚信企业享实实在在信用“红利”

  从今年7月1日起,海关在自贸区实施了4项改革举措:

  ■企业注册登记制度改革

  ■推进海关“经认证的经营者”互认

  ■企业协调员试点

  ■企业信用信息公开

  自贸试验区内有信用的企业将享受到实实在在的“红利”,有望在贸易便利化领域拥有“全国通”和“全球通”。

  近日,上海海关为自贸区内一家打算上市的中小企业出具《企业信用状况证明》,这是海关7月1日实施自贸区企业信用信息公开新规后,受理的首份企业信用状况证明业务。

  记者了解到,自贸试验区挂牌以来,负面清单、金融创新等一项项制度创新落地的同时每每引发世人瞩目,但也不乏对“放得开”,能否“管得住”的担忧。尤其针对少数不守诚信的“顽主”,自贸试验区如何给他们做“规矩”,让这块改革的沃土成为一块诚信的净土?

  信用企业 不再“绕圈子”

  近日,上海海关为自贸区内一家打算上市的中小企业出具《企业信用状况证明》,企业负责人感慨地表示,如今不再需要通过指定的第三方部门“绕圈子”了,得到海关的直接“认可”,环节少、手续简便,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尊重。

  记者从自贸试验区管委会了解到,早在自贸试验区揭开“盖头”前,有关部门就在思索,如何在“放得开”的同时,也能“管得住”的难题。为此,信用体系建设成为自贸试验区事中事后监管6项制度创新的重点内容之一,自贸试验区正在加快建设以信用信息记录、信用信息应用和信用服务体系为支撑、以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等信用监管体制运行为重点的信用体系建设,并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措施。

  在外高桥森兰商都,记者看到,保税展示交易平台在这里率先成功落地运作。由于该平台首次采用“前店后库”的保税商品销售模式,通过自贸区“区内仓库”和“区外店铺”的结合与联动,并建立了一套商场、仓库、海关等联网的管理模式,消费者有望在这里“淘”到更优惠更正宗的进口商品。

  记者走进一家商铺,只见一些进口服饰摆放在货架上。营业员为记者演示,消费者刷卡付款后,系统内将显示两部分钱款,一部分为货款,一部分为税款。也就是说,消费者在按照标价“埋单”的价格中,已经包含了海关的税款。由于建立了一套将仓库、商场、海关等管理系统连接的系统,海关可以根据商场销售库存的即时变化,实时监控商家的销售情况,商家则定期缴纳税款,实现了有效监管。“放开”不表示“放纵”,严密的制度设计,能监督企业在自贸试验区守信经营。

  白纸黑字 诚信有章法

  8月1日,在人们千呼万唤中,《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

  一个条例何以引起诸多关注和期许?“和许多国家不同,上海自贸试验区需要法制先行,不单要有条例,更要健全商事调解、商事仲裁等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上海市法学会自贸区法治研究会会长、上海财经大学郑少华教授对记者表示,建立自贸试验区既是转换经济增长方式和转变政府行政职能的需要,也是培育、参与、引导国际经济竞争新秩序、构建开放性经济新体制的需要。“尤其在国际合作新秩序中,现在还是美国起主导作用,中国在客观上没有话语权。因此建立上海自贸试验区就是要起到试验田的作用,借鉴国际制度,争取国际话语权。”

  在《条例》中,记者看到,白纸黑字上为“综合监管”单列一章,明确“在自贸试验区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推进政府管理由注重事先审批转为注重事中事后监管,提高监管参与度,推动形成行政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公众参与的综合监管体系。”比如,要支持行业协会、商会等参与自贸试验区建设,推动行业协会、商会等制定行业管理标准和行业公约,加强行业自律。从企业自律而言,“区内企业从事经营活动,应当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企业的不诚信行为光靠行政处罚是管不过来的。”郑少华认为,必须构建一个完备的诚信制度,如在企业取消年检制度后,采用年度公示办法,经营有异常行为将被公示、甚至“永久载入”黑名单等,都是不错的制度设计,但关键还是要事先防范、有效执行。“比如最高院出台的关于‘老赖’限制高消费的司法解释等,都是让不诚信者寸步难行的有力法律保障,在自贸试验区一样可以充分运用。”

  自贸试验区管委会相关人士介绍,信用制度建设的核心是企业经营自律,为提升企业能力建设,7月份以来,自贸试验区管委会会同上海市征信办、上海市信用服务行业协会开展组织企业信用培训。到今年年底,预计将有1000余家试验区企业接受相关培训,此举将有助于提高企业信用意识、适应试验区信用监管的要求。 

  要“胡萝卜”也要有“大棒”

  诚信者一路畅通,失信者寸步难行,这样的美好愿景需要一套完整的制度设计,也就是说,要“胡萝卜”,也要“大棒”。今年,自贸试验区出台了2014年版负面清单;在信用制度方面,一套信用“负面清单”也将成为自贸区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要支撑。

  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于2014年元旦试开通。这个平台的价值在于打破“信息孤岛”,将原本分散在各部门的信用信息——包括个人是否拖欠过公用事业费,企业是否偷税漏税或使用地沟油等——整合在一起,从而能更全面地展现企业、个人的信用状况。根据这些信息,政府能对不同企业和个人按不同标准进行日常监管,分配公共资源;同时,各类市场主体也能获得交易对象的信用报告和预警。

  信用信息的应用,也在改变政府的行为方式。在自贸试验区,为支撑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一个依靠信用平台、建立“信用负面清单”的方案正在逐步形成。自贸试验区管委会介绍,自贸试验区首先要形成信用信息记录的制度,正在建设中的自贸试验区信用子平台将依托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自贸试验区监管信息共享平台的信用信息等进行信用信息的归集,形成《试验区的信用信息目录清单》,试验区将明确政府管理等部门的信用信息记录责任和信息归集渠道。自贸试验区将围绕事前告知承诺,事中记录、使用、共享与披露信用信息,事后开展信用奖惩约束等要求建立信用管理制度。

  “借助于社会信用体系,提高违约失信的成本,有助于形成事中、事后监管的有效模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关负责人表示。

最新信息

  本网讯 按照市委政法委和市中院、[详细]

推荐信息

  本网讯 按照市委政法委和市中院、[详细]
郑重声明:本网页面构造与内容设置全部为自主创意,如有模仿或雷同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