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特稿)解读“习主席的文化理念”系列专题   @【已钜惠五年!】2020年宣传经典套餐“10+30=1800”网媒炒作推广方案   @《自驾中国行》系列采风(行程图集)   @企业不能没文化!   @北京风痕文化传播:多媒体公关宣传/整合营销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政事业单位报道 > 农林牧渔/资源

化工企业传播企业文化要会讲故事

时间:2014-11-14 12:02:47  来源:中国化工报 中国企业文化传播网  作者:陈丹江

  “总体而言,很多化工企业不善于用故事的手法传播企业文化,这需要引起化企的高度重视。”中国化工企业文化建设协会驻会副会长温洪近日接受中国化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化工行业是全球企业文化的发源地,有很多经典的案例,却因为一些企业不会讲故事而传播不出去,这无论如何都是一种遗憾。化企应以文化故事为载体,将优秀的中国式企业文化传承下去,在新时代发扬光大。    

  化工企业文化源于中国    

  “企业文化到底是舶来品,还是根在华夏?在读到下面这个故事之前,相信很多人并不清楚。”温洪说,一般认为,企业文化源自日本。事实上,“四大信条”(我们在原则上绝对的相信科学、我们在事业上积极的发展实业、我们在行动上宁愿牺牲个人顾全团体、我们在精神上以能服务社会为最大光荣)才是企业文化的鼻祖,而我国的化工行业则是企业文化的发源地。

  接下来,温洪给记者讲了下面这个故事。

  事情得从上世纪80年代末说起。那时,企业文化的热潮刚刚在我国兴起。这种以文化管理企业的方式不但大受企业家的追捧,学者们也十分推崇。天津南开大学孟庆平教授和他的几位同事,从一开始就迷上了对企业文化的研究。他们从美国的有关资料上,得知企业文化源自日本。为了探根寻源,孟庆平向学校申请了一笔科研经费,飞赴东瀛。

  日本同行得知孟庆平一行的来意,便向他们推荐日本三菱公司,说日本企业文化的形成,三菱公司是先行者。哪知三菱公司总裁小岛听完孟庆平的来意,又听说客人来自中国天津,却提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中国有个永利碱厂你们去过吗?”孟庆平和几个同事一时面面相觑,谁也说不清楚这个永利碱厂的具体位置。小岛先生认真地对客人说道:“永利碱厂的‘四大信条’是最早的企业文化,而且永利碱厂就在天津”。

  孟庆平听小岛如此一说,只好告别主人,打道回府。不过,孟教授认为,这趟日本之行没有白跑,由此他知道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企业文化的发祥地,其实就在中国,就在他的故乡天津。

  为了弄清楚永利碱厂的历史,孟庆平翻阅了大量历史资料,总算弄清了为什么三菱公司能从永利碱厂学到“四大信条”。范旭东先生1917年在天津塘沽建起了当时称雄亚洲的第一座碱厂,1926年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就在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上获得国际金奖,从此“红三角”名扬世界。而早已对“红三角”觊觎已久的三菱公司,借1937年日本侵华之机抢占了永利碱厂。本来,三菱公司企图想从文化上灭掉中国这家知名企业,不曾想却从此被范旭东的“四大信条”所折服,并由此在半个世纪后的上世纪80年代,繁衍出享誉世界、并带来一场新工业革命的企业文化。    

  精彩故事蕴含文化理念    

  “可以说,每一家化工企业都有精彩故事,把这些故事收集、整理出来,传播出去,是对化工企业的最好宣传。”温洪如数家珍,又为记者讲起了故事。

  吉林石化集腋成裘的“麻袋毛的故事”,说的是一位名叫李云山的员工,把每一条收回来的麻袋,在清洗之前,总要抖一抖。几年功夫,这个小小的麻袋库,在回收、再利用10万多条麻袋的同时,还回收利用了从麻袋缝里抖落的各种物料24吨,麻袋毛几百千克,其价值可以购回4台解放牌汽车。“麻袋毛精神”所彰显的价值在于对员工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的尊重,立足于企业的每一个岗位,着眼于团队的每一位成员,从我做起,从细微处入手,以小见大,积少成多,持之以恒,形成风气,养成作风。这正是吉化这样一个具有60年历史的老企业的政治优势。

  浙江新和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为了心中祠堂”的故事,讲的是总裁胡柏藩“三顾茅庐”聘请一名清华博士到新和成工作,最终精诚所至。而胡柏藩执意要请国内顶尖人才去一家当时还不大的民营企业工作,源于胡柏藩祖父青年时修祠堂的影响。当年胡柏藩祖父想为村子修一座一流的祠堂,却没能请到当地最好的工匠,结果数年后,这座祠堂垮塌了,而邻村一流工匠修的祠堂却屹立不倒。从祖父修祠堂的故事中,胡柏藩形成了“办一流的企业需要一流人才”的理念。正是靠着这条理念,他广纳贤才,将一个不起眼的小作坊,建设成为我国中小板块上第一家上市公司。“一流的人才成就一流的事业”,这句话虽然好理解,但并非每一个企业家都能像胡柏藩那样体会到它的真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为了心中的祠堂”这个故事具有典型的启迪意义。

  我国化企的文化故事还有很多,如中国成达工程公司“要致富、走险路”的故事、中国化学工程第七建设公司“走出去就会有办法”的故事、中国化工集团公司“要赚一方百姓信任”的故事、上海华谊集团“总理,请给我三分钟”的故事、川华集团“受命危难”的故事、宜化集团“一名员工的价值”的故事……可以说,每一家有文化积淀的企业,都有在员工、行业中流传的故事,这些充满正能量的故事,都包含着哲理,蕴含着企业的文化理念,是企业的文化精随。  

  传承发扬优秀企业文化    

  “这是一个故事驱动产业的时代。好故事产生价值,好故事流传品牌。”江苏黑松林粘合剂公司董事长刘鹏凯深有感触地说,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健康发展的魅力正日益显现,没有好的企业文化,企业的生命不可能长久。

  其实,刘鹏凯本人正是业内公认的讲故事高手,他的《细节的回响》、《心力管理》等几部企业文化佳作,都是以讲故事的形式传播他办企业的理念和成果,将企业的故事讲到了全国,并由此形成了自己的“心力管理”理论,受到了国内企业文化专家和学者的高度评论,更为企业品牌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

  “现在的问题是,很多企业有好故事,却不会讲故事。”温洪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家国有大型能源企业前两年也曾试图编一本系统内的企业文化故事集,在各个企业间进行征集,但征集起来的所谓“故事”,成了既不像新闻、也不像小说的“四不像”,故事的提炼也不到位,这次编撰活动以失败告终。类似这家企业的情况在行业内比较常见。一家化企的宣传主管告诉记者,这主要是因为企业内、或者说行业内,还缺乏写好故事、传播故事的高手。

  记者了解到,中国化工企业文化建设协会2009年组织编撰并出版了一部反映行业企业文化的故事集,收集了业内近百个经典的文化故事,在业内产生了较好的效果。这部故事集是集中了业内故事高手、耗费近1年心血的产物。

  “化工行业是企业文化的发源地,我们更有责任把以‘四大信条’为代表的优秀的中国式企业文化传承、发扬下去。这既是老一辈化工人的宿愿,也是我们新一代化工人的责任。”温洪说。

最新信息

  本网讯 山东省郯城县马头镇马南社[详细]

推荐信息

  本网讯 山东省郯城县马头镇马南社[详细]
郑重声明:本网页面构造与内容设置全部为自主创意,如有模仿或雷同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