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个年轮有一个年轮的印记。黝黑的脸庞、干裂的嘴唇、粗糙的双手、坚毅的眼神,朴实的着装,在农村基层工作岗位上有很多这样的“90后”村书记,他们扎根基层数年,带领村民奔小康。当同龄人还在“留不下的城市”与“回不去的故乡”之间徘徊时,他们已经奔赴在一个个田间地头,苦干实干巧干,带领一户户村民走出贫困。他们从象牙塔到扶贫一线,把基层当课堂,把农民当老师,风里来雨里去,扑下身子和群众一起摸爬滚打,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征程中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力量,他们在农村写就了一曲又一曲青春之歌,绘出了一幅又一幅青春画卷。
张文龙,1990年出生于辽宁大连,2014年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现任大连市普兰店区城子坦街道大卢社区党委书记。2015年被评为“大连市普兰店区十大农村致富带头人”;2016年荣获“优秀党员”称号;2017年当选普兰店区政协委员;2018年被评为大连市普兰店区十大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2021年当选大连市党代表、被评为年度百姓学习之星;2022年荣获“大连好人”称号。
踔厉奋发,在拼搏奋进中干事创业
生逢其时,不可辜负。作为一名“90后”村书记,他干劲十足、奋发有为,在带领村民创收致富的道路上印下了一个又一个闪光的足迹。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2015年,他创办了文龙家庭农场,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有机绿色水稻种植,种植水稻1300亩,年产量高达600余吨。他还延伸产业链,将稻米配以运输、贮藏、加工、包装等程序,先后被评为“大连市示范家庭农场”和“辽宁省示范家庭农场”。2017年,他掀起头脑风暴,创立了“听风的稻米”品牌,每亩增收300元以上,赢得了市场的青睐;2020年,他又大胆尝试海水稻种植,日复一日在海水稻田里的摸爬打滚,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取得了成功。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个“90后”的村儿书记还将试验成功的新品种、新技术都毫无保留地推广给当地种植户,这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益,也让更多的老百姓尝到了甜头、乐在了心里。2021年,大连电视台最美大连行栏目组根据“听风的稻米”拍摄了大连首部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创作主题的纪录片——《稻香澎湃》。“听风的稻米”被评为大连市2021年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张文龙为“书记项目”增添了光和热,为乡村振兴探索了新路径,更为共同富裕绘就了新画卷。
张文龙(中)插稻秧
张文龙收割丰收
矢志不渝,在践行宗旨中造福人民
张文龙一刻也不曾忘记当初大学一毕业就回归故里创业的初心,任岁月流逝,他一直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党员干部的使命。
大卢社区是城子坦镇西南方向最低洼的地方,每逢雨季,水田防汛十分严峻。雨情就是命令,张文龙更是生动地诠释了责任和担当。作为“领头羊”,他顶风冒雨、第一时间出现在易出现险情的地方,仔细检查,及时处理,大大减少水灾带来的损失。在民生及社会事业工作上,张文龙做起工作也更是有声有色。他带领社区两委成员清理垃圾、制定村规民约,引导村民垃圾分类并投身致力于美丽乡村建设之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名“90后”村书记内心奔涌着家国情怀,肩头扛着责任担当,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他们的青春浸染着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底色。
勠力前行,在乡村振兴中挥洒青春
张文龙虽为“90后”,年纪轻轻,在村儿里可是出了名的“小老人”。这位“小老人”成熟稳重,他说“脱贫致富光自己有想法不行,要走访了解情况,征集村民致富想法,然后再结合自己所学,做市场调研。”于是,他经常背着公文包,或行色匆匆,或驻足沉思,或与大家交流沟通后构思方案。在大卢社区高铁站动迁工作中,他充分发挥党员干部作用,利用新媒体等平台深入学习,及时了解国家相关政策,在群众中做好传达和贯彻,有效避免了矛盾的发生,使项目得以高效推进。有位村民说:“你看,就在田间地头,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村里人充分了解动迁的政策和补偿,我们理解和信任他。”在他的努力下,大卢家社区动迁工作十分顺利地完成,得到组织和群众的广泛认可。值得一提的是,他还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将自己创立的品牌“听风的稻米”弱碱米捐助给体校贫困球员,解决困难群体燃眉之急。
埋下身子、迈开步子,踏实前行,这是我们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新时代。张文龙用一名青年基层干部的思路和眼界,带领全村百姓,把乡村振兴的幸福蓝图变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图景。
有干劲、敢担当、善创新、能致富,这就是大卢社区村民眼中的张文龙。在殿堂和田垄之间,张文龙选择后者,脚踏泥泞俯首躬行,在田间地头中拓荒,洒下的汗水是青春,埋下的种子叫理想,守在悉心耕耘的大地,静待收获的时节。
大学生青年奋斗在基层的点滴,将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中最为夺目、最为动人的一朵浪花,被记录于伟大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之中。生逢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擘画乡村振兴的崭新画卷,樱桃好吃树难栽,每一分付出,都将怀抱收获,每一种奋斗,都将被人铭记。(本报记者 张继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