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上午,重庆市北碚区原区委书记雷政富受贿案在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在庭审之前,媒体记者来到雷政富家乡探访,回溯其童年、少年、青年时代;从家人、乡亲、同学、同事的回忆中还原从政前的他。前后比照,梳理雷政富这个当年的穷娃儿究竟是如何走到现在的境地的。
记者笔下刻画出的,是一个我们意想不到的雷政富——这个因一段不雅视频而被网民揶揄讽刺、极端丑化的官员,原来有着穷苦不堪的成长经历,更有着刻苦和努力齐飞的追梦青春。假如雷政富不是仕途发生剧变,现下挖掘出的故事绝对可视作励志,其“成长史”盈满了贫苦、坚守、勤奋等正能量因素,但现在却在“功成官就”时跌落至沉腐泥沼,令人感慨唏嘘。
雷政富的人生,呈现“抛物线”的轨迹——成长伴随家里一贫如洗,直到上中学之前,他连一双鞋子都不曾拥有,“光着脚板,一到冬天,手上、脚上满是冻疮裂开的鲜红口子”;为贴补家里,小小年纪捡煤渣挑20多里地回家……书读的好,善于演讲,更是经常练毛笔字到深夜,好学、勤奋、有才华使他受到乡邻和老师赞誉,最终在民办教师岗位上考上师范院校脱离了农村环境,随后一路升迁……就在做官得意之时,却因违纪落马,令人生跌落低谷。
审视这条“抛物线”,一个“苦日子泡大的”,本性为善曾救人性命的农家子弟,即便当官也并未改变父母生活状况质量的官员,为何会跌落至贪腐、淫色?细辨雷案卷宗,肖烨以性爱视频向雷政富“借”500万,雷政富让一房产商送去300万元,而这个房产商之所以肯出钱,是因其参与的工程,雷政富有决定权;而肖烨从雷政富手里共获得四个工程……也就是说,雷政富对这些工程的决策中,权力运行已然失控。如果他的决策过程是公开的,有更到位更严密的监控,恐怕他很难一个人说了算,那么他即便有心也无法施行腐败行为,处境恐怕就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当然,雷政富堕腐,自身素质和道德滑坡占有绝对因素,但是绝对不能忽略的是:我们对权力的监督依然存在缺失。因于权力失控,导致并加速了雷政富们的心理膨胀和行为堕落。正如记者手记写的那样:“缺少监督的权力是猛虎,他会吃掉老百姓,也随时可能回头一口,吞噬掉手握大印的官员本人。”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一直是近些年来反腐议题的中心论点,但是在现实中,权力却往往处于失控的状态——最为有效的群众监督无处发力,公众能介入权力监督的机会非常少,只能运用有限的“网络曝”来参与反腐。比较可怕的是,不管是实名网络举报还是捕风捉影、夸大渲染的微博曝光,最后都证实很多官员一查都“确有问题”。雷政富、杨达才、周久耕皆是如此……在行政监督体系中安然无恙的官员们,是如此经不起网络监督,说明我们的权力监督机制,真的还存在豁口和漏洞。
“官员家庭财产公开”遭遇官员抵触而难以大范围施行,也说明我们某些官员自身缺乏底气,惧怕公众监督。而反过来,缺乏有效公众监督和阳光暴晒的官员,却又因权力的失控而最终伤害民生和反噬自身。
一位因严重违纪被处分的领导曾反思说,“我是很霸道,可恰是制度给了我霸道机会”。这样的话显然是推脱个人责任,但何尝不是权力监督豁漏的拷问?雷政富75岁的老母亲一遍遍哀声叹息“当啥子干部呦……”从这位佝偻身躯的可怜母亲身上,从雷政富“抛物线”人生轨迹,真的需要反思权力监督机制豁漏——把权力关进笼子,需要制度修葺,让公众更大范围、更有效的参与进来。一来是保护民生防贪蠹,二来也是保护官员自身修廉养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