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正在调查”,越来越成为一些部门回应舆论监督的“万能回复”。日前,记者对此前备受关注的河南宋基会巨资建设“宋庆龄雕像”、“连霍高速义昌大桥爆炸垮塌”责任认定等焦点事件追踪,发现这些事件几乎都处于“正在调查”期间,甚至时隔数月也没有结论(7月30日《新京报》)。
“再看看,再瞧瞧,再想想,再议论议论,再研究研究”。《三毛从军记》中的经典台词,如今是对“正在调查”的生动写照。
数不清的“新闻烂尾楼”,倘若没有记者的连番追问,可能就此石沉大海,无人记得。“正在调查”的事件都有几个特点:一是耗时长。真的想搞清楚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细节种种,调查时间长是必然的。就怕有部门或人员磨洋工,无谓地把时间耗费下去,他们总是认为,时间够久,那么事件被重新提及,被摆上风口浪尖的几率越小。“正在调查”迟迟不出结果,反而成了某些人、团体心中最好的结果,拖到天荒地老,于己无关的人们,谁还会把事情记得那么真切。
“正在调查”也意味着调查结果是可以商量,商量的内容可能是处罚谁饶了谁,也可能是把责任集中到某一方身上。在没有外界社会力量介入下,有时候很难想象“正在调查”四个字隐藏了多少利益交换或是暗箱操作。调查的意义在于理清责任。公正处理,还全国人民一个明白。到现在,调查则成为了遮丑布,如何减少调查过程中发现的权力的丑陋、制度的缺陷、利益的交换,成了调查人员机构急于解决的头等大事,真相如何,并不是排在第一位。
调查是对国民的郑重交代,也是对法律尊严的维护,更是发现弥补问题漏洞的机会。劝告正在处心积虑抠破脑门,想写出一份对付上级的完美报告的同志:你们的调查第一个报告的应该是受害者,第二位应该是关心此事的全体国民。莫让“正在调查”成为调查的句号,那会让公共事件的公平公正解决永远无法到达终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