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河北保定锯腿男子郑艳良进入公共视野后,面对来自官方和民间的各种帮助,当地村民感叹郑艳良的遭遇“冰火两重天”,追问“怎么以前没有那么多人关心,现在一报道才跑过来表示关心?”而郑艳良的妻子也有点蒙,“没想到事情会有这么大的转变”。
“冰火两重天”,无疑是形象的比喻,但正如“怎么一报道才有人来关心”的朴素之问,让人不舒服。因为郑艳良情况的改变,仍旧是这样的路径:遭遇不幸,无人问津,媒体关注,纷至沓来。而启动这个路径的,还有一个理由:领导批示。
可事实上,不管是媒体报道,还是领导批示,这些都是偶然的。领导批示的幸运不常有,媒体报道也必须有足够令人感到或震动的故事才行,比如“开胸验肺”,比如“锯腿自医”。可事实上,这样不可思议、当事人忍着巨大痛苦的事情,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出来的。退一步讲,就是有这样的惊人之举,一旦重复,也就失去了新闻性。比如,“全城吃面”的救助之后,又有多少人关心“全城吃鹅”的爱心呼吁呢?同样的情况,还有“跳楼讨薪”等等,这是新闻规律。
一个人只有靠媒体报道或领导批示才能得到关注、帮助,这一定不是正常的渠道。正常的途径是:当一个人陷入困境,那么他只要按照制度的渠道启动程序,就可以获得官方的、社会的帮助。毕竟,刮骨疗伤的关老爷只有一个,而且还是神话。
因为没有证据,我无法下结论,我们到底是不是有财力、能不能保证每一个中国人——尤其是底层的中国人——陷入绝境时都能得到帮助。但一个靠不正常的、不确定的、偶然的、非制度性的路径获得关注和帮助的救助方式,显然永远无法实现这样的目标。从这一点说,村民“怎么一报道才有人来关心”的感慨,是对郑艳良遭遇“冰火两重天”的感慨,更是锥心之问:何时建立起一个行之有效的制度化的救助渠道,才能不依赖靠媒体报道或领导批示这样的残忍“幸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