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称,在中国,旁观者不肯救助需要帮助的人,近日发生在北京的这起事件再次引发了国内争论和国人的自我反省。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10月24日报道,在北京,一名26岁女子的脖子卡在两根护栏之间,旁观者采取了越来越广为人知的恶劣做法:坐视不管。监控录像画面显示,有十几个人打量这名女子,还拍了照片。她无助地在北京熙来攘往的街头待了半个小时,才有人施以援手。警察解救了她,并且送往医院。
2011年,佛山一名两岁女童小悦悦的可怕遭遇迫使中国正视旁观者问题。此事件发生后,美国《大西洋》月刊的詹姆斯·法洛斯写道:“在中国的所有外国人都听到过那句话,说的是要躲开别人的厄运引来的麻烦,所以不要帮助在公共场所受伤或遇到困难的人。”
报道指出,中国的旁观者问题十分普遍,但又非常错综复杂,所有人都有自己的解释。也许最常见的一种就是“少管闲事”,既不干涉别人,也不帮助别人。张丽佳(音)在英国《卫报》上撰文解释说:“在我看来,症结在于一个描述思想状态的词汇:少管闲事,也就是说,如果不关你的事,就不要插手。在我们的文化中,缺乏一种向陌生人表示同情的意愿。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要求我们对关系网里的人——家人,朋友,同事——表达善意,但不会对陌生人这样做,特别是当这种善意有可能损害你的利益时。”
报道说,这种说法很令人信服,被普遍接受,尤其是关注中国的西方人的接受。大家比较有分歧的问题是,为什么中国的父母要教孩子少管闲事。有人认为是因为儒家思想,但日本和韩国也同样信奉儒家思想,却不存在这种臭名昭著的旁观者问题。
报道称,也许更有说服力的原因是中国激烈争夺资源的历史。数百年来,中国经常发生饥荒和政治动荡。
隐含的意思是,同胞就是与自己争夺生存机会的对手,而不是能提供支持的人。社会学家早就发现,如果基本资源匮乏,生存是一种竞争,那么人往往会变得比较自私。
另一种常见理论是,现行的一些东西容易把中国社会引向不利于好心人的方向。特别是1992年之后,中国经济进一步转型,经济成功被放在首要位置,就催生了一种超级资本主义竞争。
报道指出,对于旁观者问题,中国国内最经常提出的解释是,不应该帮助别人,因为他们可能会把自己告上法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