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各类不文明现象“如约而至”。翻开近年来的各类报纸,我们可以发现,每逢小长假与黄金周之后,有关各类不文明现象的报道总是会铺天盖地。为何一到长假,连文明都会“放假”呢?
乱扔垃圾、乱涂乱画、闯红灯,……,这些游客的不文明现象,往往被许多人用“素质”来解释。但我们也应该有这样的疑问,为何一些人平时的文明程度并不低,但是一到小长假与黄金周的时候,就做出了许多这样的举措呢?这实际上和供需关系失衡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公众出游集中在长假中,导致游客短时间内激增,需求集中释放,市场的有效供给则为会紧绷,许多市场本身可以提供的资源,比如垃圾箱、公共厕所等相比需求者来说,如同杯水车薪,这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不文明现象的产生。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人员流动在长假期间也会达到非常频繁的程度,特别是许多人到了另外一个城市中,不习惯也会使得陋习产生,这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是现象。
面对着许多不文明的现象,有关部门现在实际上处于非常尴尬的情况:一方面,不文明的现象影响了其他人的正常旅游需求以及整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但面对这些不文明现象,不少部门也是无可奈何,特别是像公园和展馆等没有处罚权,面对乱丢、乱画、随地大小便等现象,只能发出警告或提醒,并不能对游客进行实质性的惩罚。而像一些有执法权的部门,往往则会在小长假以及黄金周中,因为人员休息而减少执法的力量,这与增加的游客相比,正好形成了一增一减的局面,这也是造成不文明现象升温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何使长假之中,让文明不“放假”,这实际上是考验着整个社会管理机制。一方面,旅游主管部门、旅行社、景区管理部门尽快形成联动,形成宣传、教育的氛围,让游客在出游的每个环节都能接受到文明出行的教育。另外,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的城市管理部门在长假之间更应该加强社会管理,一方面,要加大惩罚措施,对不文明现象“零容忍”,对个别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不姑息,不纵容,对严重不文明行为,该重罚的就重罚;另一方面,在游客旅游的过程中,多些提示和引导,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让游客有意识的摒弃一些不文明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