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特稿)解读“习主席的文化理念”系列专题   @【已钜惠五年!】2020年宣传经典套餐“10+30=1800”网媒炒作推广方案   @《自驾中国行》系列采风(行程图集)   @企业不能没文化!   @北京风痕文化传播:多媒体公关宣传/整合营销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麻辣点评

城市化要让人生更出彩

时间:2015-12-24 14:16:39  来源:中国青年网 中国城市文化传播网  作者:叙岚

12月20日至21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为如何有效化解各种“城市病”开出药方。正是在这次会议上,“城市病”一词首次成为官方用词。

时隔37年中央重启城市工作会议,可以说是城市发展的大势所趋,意味着城市转型新的拐点已经出现,“摊大饼”式的发展模式不可持续。城市化的确改变了中国,它不仅大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而且造就了现代经济社会的繁荣。李克强总理说过,城镇化是最大的内需。由于农村人口庞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民社会保障水平较低,直接抑制了消费能力。因而在很长时间里,“靠城市化来解决中国的发展问题”成为很多人的共识,于是乎,在由“乡村中国”迈向“城市中国”的进程中,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规模急剧扩张,大片农业用地被改造成了建设用地,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程度赶不上城市面貌的更新速度。

过度城市化所带来的“城市病”,成为城市转型发展的掣肘。当人口超过城市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时候,就会给城市公共管理带来沉重压力。当连日雾霾、交通拥堵、房价高企、垃圾围城、文化缺失、“鬼城”“睡城”频现、城市内涝等一系列“城市病”集中爆发的时候,人们才不得不停下脚步,直视城市发展难题。过度追求城市的庞大,导致千人一面;趋同化的城市,导致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特征被弱化;城市发展与农村建设没有同步,导致城乡差异显著,“城中村”问题凸显;户籍壁垒仍然没有破除,户籍与医疗、卫生、教育、社保等公共资源捆绑在一起……所有这一切问题的根源都在于,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化仍然忽略了作为城市主体“人”的要素。我们必须明确,城市是给人住的,城市化要解决人的生存发展问题,要实现每一个人自由而全面地发展。

城市应该是有温度的,千城一面不仅导致城市外貌的高度同质化,而且体现了城市文化个性的匮乏。以“人”为核心的城市化,必须“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城市不是越大越好,我们不可能将13多亿中国人集中在上海、北京等几个大城市,而是要实现大中小城市的协调发展。今年7月,一场暴雨突袭北京,众多网友无奈地发微博调侃“到北京看海”。找回城市的良心,不能不在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上下功夫。

把“人”的因素引入到城市化发展战略中来,要让更多的农村人口成为城市人口。市民化并不等同于户籍化,我国城市化的一个很重要的短板在于户籍人口城市化率不高,一些人长期生活工作在城市,但却无法享受相应的公共福利和市民权利。这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到“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户籍改革”等良方,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障碍,是从制度层面解决城市发展难题。城乡一体化不是要消除城市和农村的差异,也不是要消灭农村,而是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避免“被城市化”“城中村”问题吞噬城市发展成果。让进城寻找人生出彩机会的农民工能够在城市里生活下来,一方面,政府应该加大公租房、廉租房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应该覆盖到农民。只有当城市和农村现代化程度差不多的时候,城市化才算真正实现。

以“人”为核心的城市化还必须破解发展均衡性的难题。新型城镇化应该与农村现代化同步推进,加大二、三线城市的发展力度。现在很多年轻人扎堆在一线城市,根本原因还是二、三线城市城市化程度不够。一线城市在吸纳人才的机制,医疗、教育等资源集中程度,提供公平竞争环境等方面具有强大优势。前段时间,一部《北上广不相信眼泪》的电视剧引发众多网友吐槽,“小城市也不见得就相信眼泪”。除此之外,农村空心化越来越制约城市化进程,青壮年外出打工,农村只剩老人和孩子,农业现代化面临艰难挑战,很多乡镇企业面临招工难的困境。一边是农村凋敝,一边是城市不堪重负,当城市人口集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不仅就业机会会随之减少,也会导致城市治理难题加剧。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化要解决人的生存与发展问题。一个城市是否具有吸引力,不完全取决于道路、建筑等硬环境,软环境越来越成为能否留住人的关键之举。软环境包括很多方面,比方说,为更多的人提供公平的发展机会,人人都可以平等地享受城市公共服务,个体的价值能够实现等。未来的城市化是更加注重人的城市化,如果城市失去了对人的包容力,这个城市的生命力也就不复存在。

最新信息

  过你脑子盘点一下,现代的影视剧[详细]

推荐信息

  过你脑子盘点一下,现代的影视剧[详细]
郑重声明:本网页面构造与内容设置全部为自主创意,如有模仿或雷同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