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一种维C银翘片在港被检出违法添加西药禁用成分”的新闻引起市民关注。小小的药片反复被大家提起,并在新闻中不断出现。就在人们验证它是否含有违法添加成分时,一些较真的人却开始争论“维C银翘片”中“翘”字的准确读音。
昨天,一名电台主持人在自己的微博里发出疑问:“有个问题想请教,今早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主播播的维C银翘片的翘的读音是qiáo,想问一下出处。因为早间新闻我也跟随着读qiáo,很多听众发来了不理解的私信!到底是读qiáo还是读qiào啊?为什么呢?” 有网友发微博称:“翘”是多音字,有俩读音, “qiáo”和“qiào”。银翘是金银花和连翘配成的,连翘就该读二声,所以“银翘”的正确读音应该是二声。对此,有认真的网友查了字典进行确认,认为“维C银翘片”的成分包括“连翘”,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第844页,连翘的“翘”应读qiáo,不读qiào。
不少人看了这样的解释恍然大悟:“还别说,果然有平时读错的。改正,立即改正!”有人质疑:“那央视也念错了?”有人替主持人们担心:“这消息要散布出去,今天得有多少主持人要扣工钱啊!估计都恨死卖假药的了。”
“维C银翘片”的“翘”字到底怎么读?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中国社科院语言所的一名研究人员。专家听到这个问题时笑着说,这个字我也是读第四声的,但你却不能武断地说读第四声就是错的。“语言就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符号,有时候无法用对错来判定,因为它一直在不断变化。大多数人认可的,最终就会被约定成‘对的’。也许理论上维C银翘片的‘翘’字确实该读第二声,但如果绝大多数人都读成第四声,那么下次语言普查之后,这个字就会被规定为读第四声。”
专家解释说,语言发展中,这样的现象并不鲜见。很多人可能都清楚地记得,小时候语文考试经常考“确凿”这个词的读音,“凿”要读“做”的音。但是后来因为太多人都读不准,在语言普查之后发现绝大多数人都读“záo”而不读“zuò”,于是这个词就被规定为读“确záo”,现在如果再读“确zuò”就是错的了。
同样情况的词还有不少:“荨麻疹”中的“荨”其实读音应该是“钱”的音,但因为中国人不认识的字喜欢读半边,大家都读“寻”,只有少数专家知道读“钱”,久而久之这个字的读音就遵循大多数人的习惯改为“寻”了。再比如“叶公好龙”中的“叶”字,最早的读音是“社”的音,但是这个字只有在这个词中才读这个音,而大家又都习惯性地读“yè”,所以后来就统一读“yè”了。还有“呆板”这个词,以前“呆”字的读音为“矮”,也是因为大家都不那么读,所以字典上也改成“dāi”了。
专家认为,不用担心这些读音的变化会影响语言的严谨,因为语言本身就是在不断变化的,古人说话的读音和方式一定和我们是不一样的。变化是事物的普遍规律,只有“变化”本身才是永恒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