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是一种经常性发生的行为,它由人脑中一个叫做basalganglia的部分控制。我们知道,人类实施的某项行为实际上是对其遇到的问题和状况,在经过一段时间思考后,作出的反应。这里的反应指的就是行为。有两种情况会把这种行为变成我们的一种习惯。
情况一:问题经常出现。当我们再次遇到相同问题时,我们或多或少会重复该问题的思考过程,最终做出相同或类似的反应。而当这个问题出现的次数增多之后,我们就会学习到对应的反应是什么。既然已经知道反应是什么了,思考过程也可慢慢被缩短,甚至被省略。一旦思考过程被省略了,习惯也就养成了。
情况二:出现的反应带给我们满足感。情况一大家可能比较好理解,因为经常性确实能够造就习惯。但如果缺乏经常性,习惯还能形成吗?答案是:可以,只要问题对应的反应能够给我们带来满足感。
话说滴滴、快的通过全民补贴的形式“烧”出了手机打车大市场以后,似乎成为了出租车司机师傅们的良师益友,然而,刚过新年,沈阳数千台出租车集体罢运,联合抗议“专车服务”抢了饭碗,于是乎这对儿良师益友儿瞬间由“爱”转“恨”。原因来自于新上线的滴滴专车,基本已经演变成了滴滴专车们开始和出租车开始互砸饭碗的美好画卷。
“专车服务”上线以后,特别是越来越多的私家车加入专车平台,打车软件和司机师傅们的关系就由“鱼和水”变为了“水和火”。尽管“滴滴们”多次表示专车具备正常的运营资质,但据爆料者称,利用下班时间赚奶粉钱的“私家车专车司机”比比皆是,另外有媒体暗访称,“滴滴们”专门组织私家车司机培训,私家车变身专车只需一小时。
滴滴专车的出现,让广大黑车通过滴滴们洗白,抢了出租车的生意,问题的关键是司机罢运后还得依赖打车软件接活儿,因为用户的消费习惯已经改变。
甜咸党的故事
其实消费习惯的改变是件挺“可怕”的事儿,往小了说影响一个产品、一个品牌、一方市场,往大了说就是冲击一个产业,比如电商对大型商超的影响。南甜北咸东辣西酸,是口味儿也是消费习惯,大伙儿能想象这种习惯改变会对餐饮业产生怎样的影响吗?
喝酒亦是
“无酒不成席”已是一种约定俗成的饮酒习惯,它所指的是餐桌上要有酒,而且越是重要、正式的场合越是不能离开酒,尤其是白酒。中国人的饮酒口味历来偏浓,这是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中国酒已形成了口味偏重、偏浓的结构。口味虽重但有的地域偏爱浓香,有的地域偏爱酱香,有的地域偏爱清香,还有馥郁香等多种。
而今天,天天捧着手机的低头族也是习惯的推动,每天早起的第一件事就是摸摸手机看看微信,临睡前的最后一件事也是捧着手机完成的。微信平台俨然成为品牌推广与产品销售的一个新渠道。而酒类的销售也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近日,某著名白酒企业生产的一款名为“酒鬼封印”的白酒在借力微信热卖,299/瓶的价格两斤装的容量,确实让广大消费者尝到了实惠。酒企放低身段,走进微信,走近消费者,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把价格降下来,跳过中间商或者媒体,直接用合理的低价格来吸引消费者。
抽烟也是
马三立活着的时候就抽当时3、4块钱一包的“恒大”,而且从不接别人的敬烟,他徒弟问他:“师傅,人家烟好,你为嘛不抽?”马老爷子说:“他烟好,我抽上了口儿,回头没有了,咋办?”徒弟又问:“那人家给你不好的烟,你为嘛也不抽?”马老爷子“怒了”:“废话,我有好烟,为嘛抽次的!”。
更多的消费习惯在培养
现在,宅在家里不愿出门的人,现在生活有了新的选择,上门来服务O2O可以让你足不出户即可享受专业的服务,洗衣、做饭、收拾房间,都会有人帮你完成,前提是你通过平台预约,并且接受服务后付费。
对此电商专家表示:一旦消费者习惯了你的存在,你就建立了牢固的壁垒,也拥有了较大的竞争优势。毕竟要改变消费者的习惯异常艰难,首先要仔细找出促使其产生第一次的购买行为的消费者动机;在购买发生后,奖励消费者持续该行为,奖励的方式不限于实质上的回馈;在此基础上做延伸、学习更多以此行为为基础的习惯。
当然如果你的产品能很好的满足用户一些非经常性的需求的话,同样能形成用户习惯。此外,在满足用户需求方面,用户看只是你否有贴心的为他们着想,从而打心底里接受它,甚至有时候的情况是:习惯促使他们只接受你的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