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草长莺飞的暮春,是属于劳动者的共同节日——“国际劳动节”,这是值得全世界劳动者共同欢庆的伟大节日。五一国际劳动节又称“国际示威游行日”,源起于1886年5月1日的美国芝加哥工人大罢工,后于1889年7月经恩格斯领导的第二国际确立每年的五月一日为国际劳动节。五一劳动节无论是从其起源还是确立过程中都带有浓浓的国际范儿,相对于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来说,更像是一个新兴的“洋节”。但其实,在我国古代很早就有崇尚劳动,关爱劳动人民的传统节日。
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春耕节。相传“重农桑,务耕田”的上古帝王伏羲氏为了鼓励农耕,每逢年二月二便亲自带领各部首领耕种,后来历代皇帝对此尊崇并加以效仿,便逐渐形成固定的节日。
之所以定在这一天,是因为到了农历二月二,往往天气回暖,万物复苏,在这一天之后就要开始新一年的耕作了。为了庆祝寒冬已经过去,并且给新一年的辛苦劳作加油打气,所以劳动者们在这一天载歌载舞,做出了各种特色美食。
二月二之所以叫做龙抬头,主要是因为这一天正值“惊蛰”节气前后。蛇、蚯蚓、青蛙等很多动物,一到冬天便进入了不吃不喝不动的冬眠状态,这便是“入蛰”了。等到了二月二前后,天气渐暖,一些昆虫动物好似被春天的阳光和春雷从睡梦中惊醒了一般,因此这节令名为“惊蛰”。蚯蚓这种昆虫能够帮助农人们翻土,保证土地肥沃,因此被称为“地龙”,在这一天之后,蚯蚓从冬季的沉睡中醒来。为了好听吉祥,不能够叫做“蚯蚓抬头”,因此二月二就被称为“龙抬头”。
在二月二过“劳动节”的历史非常久远,在《史记》中记载,早在西周时期,周武王在每年的二月二率文武百官亲自躬耕,并将这天定为“春龙节”。到了唐代,二月二被正式定为“耕事节”或“劳农节”,有了合法的节日身份。皇帝们依然要率领百官至田间劳作,虽然可能只是象征性的动动锄头。同时为了配合节日的喜庆气氛,农民们在下地播种时,也要在农具上绑上喜庆的红绸。到了最后的清朝,有规定:“凡七十以上耕者,免赋税杂差,劳农节赏绢一匹,棉十斤,米一石。”在二月二这一天给予劳动者福利,鼓励劳动者在新的一年努力工作,这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历史传统。
在民间,为了庆祝二月二的民风民俗也是名目繁多,各式各样,各地均有不同。在北方地区,人们用灶烟在地面上画一条龙,俗称引钱龙。俗信引龙有两种目的:一是请龙回来,兴云布雨,祈求农业丰收,二是龙为百虫之神,龙来了,百虫就躲起来,这对人体健康、农作物生长皆是有益的。
作为“吃货之国”的中国人在这喜庆的一天自然也不会忘记品尝各种美食。在二月二,各地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食“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等。而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人民会在当天集资,弄一顿丰盛的集体餐,吃完了之后,每个人还会分得一份血肠和扣肉。
除了吃,人们还会举办各种庆典活动。在浙江南部,每年的二月二都会举办庙会活动,该习俗兴起于清朝雍正年间,俗称“做福”或“福酒”,从清代至民国“二月二”庙会活动发展到鼎盛,前往参加“福宴”的人群除本境乡民,更多的来客大多是从十乡八里之外慕名面来,可谓盛况空前。庙会活动内容精彩,其中最大的地方特色是“娘娘踩街”、“福宴”和浙南木偶戏。
除了这些,二月二另一件不得不做的事就是剃龙头了,由于过去清朝的汉人是被迫剃头的,尤其每年正月,亲友团据,看到大家皆被剃了头,忍不住思念旧日大明河山,因此就有了正月剃头“思旧”的说法。后来就传成了北方人所说的“正月里剃头死舅舅”,这么不吉利,谁还剃头呀!所以二月二正好是“龙抬头”,就图个口彩,叫“剃龙头”了。
国际进口的“五一劳动节”是为了纪念劳动者通过自己努力奋争,争取自己合法权益而不屈不挠的劳动者精神。而二月二的内涵则更加朴素:它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对劳动的尊重、对美好生活的祈愿。更是衍生出了繁杂多样的礼俗文化和饮食文化,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这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
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具有许多独具特色、内涵丰富的传统节日和风俗。随着国际化的浪潮,不少这样的节日都在慢慢地消失,但其实这些节日是我们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作为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中国有着许多优秀的传统,在过去的几十年,我们慢慢放弃了这些传统,但是现在,我们应该重新回忆起来。
那么说了这么多,你有没有想过穿越回古代,体验一下我们的先人是如何在二月二这一天庆祝春耕节的呢?这种设想将会实现在历史架空手游《布武天下》中!重回到秦末的风云岁月当中,看看在乱世,勤劳的劳动者们是如何庆祝这难得的节日。历史上的名将也会穿越时空,施展他们的才华和武力,成为您的左膀右臂,帮助您统一天下,给百姓一个休养生息的环境。
官方网址:bwtx.qhooplay.com┃官方微信号:buwutianxiasy
下载游戏: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直接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