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近日,GET2018教育科技大会在京举办。本届大会以“碰撞·演变”为主题,旨在汇聚国内外优秀的行业实践者,共同发现并探讨前沿教育科技产品,从而鼓励教育创新,推动教育发展。印象笔记高级副总裁乔迁先生受邀出席论坛,并发表题为《从知识碎片到知识图谱》的主题演讲,重新审视新时代下知识人群对“知识”理解的演变,并表达印象笔记转变成中国互联网公司后的坚守与愿景。
印象笔记商务及运营高级副总裁乔迁先生
乔迁表示,基于对“知识”理解的重新解构,新一代高校知识人群在知识获取和知识管理行为习惯上也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显著特征。2017年,印象笔记携手第三方,通过人类学田野调查的方法对印象笔记典型用户进行深入调研。研究发现,当代高校知识人群对于“知识”内涵与外延的理解和认知已经不再受限于传统知识,而是展示出“有识”、“有趣”、“有变”的发展趋势——强调现在与未来之间的多元性,专业和兴趣之间的多样性,硬知识和知识体验之间的多变性,内容属性和社交属性交叉的个体性。
2018年,印象笔记主导开展了针对中国高校人群知识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并得出一系列洞察。在知识获取场景上,高校人群相对集中地均匀分布在专业型和兴趣型两种类型,而在性别、学科、学历等维度上呈现出具体差异。整体来讲,男生在专业型知识场景下进行知识获取的比例较女生更高;文科生更倾向于投入到兴趣型知识上。在高校人群管理知识的目的和收益上,专业型知识场景人群多以职业发展为考量,重视满足感和成就感;兴趣型知识场景下知识管理动机则较为多元,40.88%仅出于兴趣,31.39%希望未来可以从事与兴趣相关的行业和工作,他们认为最大的收益在于增长见识。
此外在知识管理习惯上,网络已成为中国高校人群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同时通过社交获取知识成为兴趣型知识场景下的一大突出特征;就记录知识而言,高校人群普遍倾向于借助工具,而软件工具尚未得到充分应用;就管理习惯而言,接受调查的高校人群认为周围有知识管理习惯的人群仅占15%,且该部分人群尚未形成成熟的管理习惯。
知识的爆炸性增长带来更多的知识焦虑,知识付费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知识焦虑,但单纯的购买零售的知识,并不能真正掌握。印象笔记通过获取、收藏、整理、分享、协作的知识全流程管理,助力用户将知识吸收内化。
自2008年于硅谷创立以来,印象笔记逐步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非结构化数据平台。2012年入华后,印象笔记累计服务数千万中国用户。为了更好的植根于本土,2018年6月,印象笔记完成独立重组,携手美国总部及红杉宽带资本共同探索出一个创新的跨境合作架构,正式宣告转变为一家真正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乔迁表示,印象笔记承载着打通高价值信息的收集、整理、同步、分享的使命,始终坚持以用户为中心,助力不同类型的知识工作者将知识碎片构建成为知识图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