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特稿)解读“习主席的文化理念”系列专题   @2019年宣传经典套餐“10+30=1800”网媒炒作推广方案   @《自驾中国行》系列采风(行程图集)   @企业不能没文化!   @北京风痕文化传播:多媒体公关宣传/整合营销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政事业单位报道 > 规划/环保

南京市栖霞区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打造更加宜居环境

时间:2019-10-17 10:46:34  来源:南京日报 中国城市文化传播网  作者: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已不能适应城市健康发展需要。中央提出要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避免使城市变成一块密不透气的“水泥板”。2014年10月,住建部颁布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提出要使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南京市栖霞区因受地形地势及城市发展等因素影响,汛期常受洪水侵袭,是南京市重点防洪区之一。该区近年来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要求,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城市建设,不断增强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打造出更加宜居的城市环境。

做法以河道整治为核心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栖霞区丁家庄片区为省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片区。该片区建设以河道整治为核心,以道路广场、公园绿地、小区公共配套建设为重点,建成项目38个。

疏浚净化,打造海绵河道。丁家庄试点片区河道整治工程以北十里长沟东支、丁家庄沟、柳塘沟和涂家营沟4条河道为主干,结合黑臭河道整治、排水达标区建设同步开展,通过截污、底泥疏浚、培育水生物种等手段提升水体水质,并以生态砌岸、生态护坡、植被缓冲带等方式对整治后的河道进行保护,沟通了片区内水系,使原本分散的小水系有机连为一体,为水资源调节提供必要的通道与网络,增强了片区内雨水蓄调及污染防治能力。

渗水引流,打造海绵道路。片区内海绵道路建设,通过道路竖向和暗涵的设计,将雨水优先引导至道路两侧的下凹式绿地中,进行蓄存、净化。路面、人行道铺砖均采用透水材料,两侧下凹式绿地内设置有生物滞留设施,对径流雨水产生渗透、滞留作用,有效减少地表径流量。同时,两侧绿地中还设置有溢流井,当雨量过大时,雨水会通过溢流井排入市政管道,有效增加了道路蓄水量,防止积淹水发生。

蓄水排涝,打造海绵湿地。片区结合自身特点和现有绿地建设情况,确定了3个绿地建设项目,其中重点建设寅春路海绵湿地。湿地内共有8大水系,结合涂家营沟整体打造,内外水系联通,通过智能雨水监控、自动闸门等智能化手段,总蓄调量能达35000m3,能有效蓄存片区雨水,解决地区内历史积淹水严重的问题,实现汛期雨水外排,旱季引水补水。

蓄排调节,打造海绵地块。对于公共建筑,主要利用地块内现存的大型场地、大型绿地设置海绵设施,如在大型场地上铺设透水材料,用下凹式绿地取代传统绿地等方式,增加地块雨水调蓄能力。对于老旧小区项目,主要结合小区出新,通过增加蓄水设施、雨水花园、道路透水改造等方式为老旧小区植入海绵要素,增加地块滞水、蓄水能力。对于新建小区,从设计源头抓起,全面加入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调蓄池、雨水回用设施、绿色屋顶等海绵措施,提升新建小区的蓄排水能力。

成效环境质量显著提升

通过海绵城市建设,该区环境质量显著提升。

生态系统得到修复。生态砌岸、植被缓冲带培植、水生物种培育及人工湿地建设完成后,提升了水体自净能力;采用可渗透自然路面、微地形延缓雨水径流、自然雨水收集凹地、水生植物净化等众多先进工艺做法,实现了雨水再利用。通过海绵公园、海绵河道的建设,片区内绿地系统不断完善,为水资源调节、生物迁移提供畅通的生态廊道,原本分散的斑块式小生态圈连成一片,成为更具规模和多样性、更和谐自然的生态系统。

人居环境大幅改善。海绵公园建设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在低洼处建设人工湿地湖、跌水梯田,湖中集中打造湖心岛,环湖规划建设水上广场、亲水平台、眺望台、雨水花园。公园中错落分布景观亭、景观廊架、植物迷宫、木栈道、文化景墙,高架桥周围种植水杉、八角金盘、云南黄馨等高大、耐潮湿植物隔绝噪声、尘土干扰,湖岸斜坡上种植黑麦草、狼尾草等固土植被,其他区域则遍植鲁冰花、柳叶马鞭草、月见草、波斯菊等观赏性植物,真正实现了“移步换景,四时有景,形成了“排水畅通、水清岸绿、景观和谐、人水相亲”的城市风景线。

城市功能实现提升。丁家庄试点片区中,道路在成为雨水收纳体的同时,也是雨水的消化引导通道。河道则成为了沟通区域生态系统、提升水环境的生命廊道,各个建筑地块被赋予了雨水续存、再利用功能,海绵公园成为整个片区绿肺,成为片区雨水调蓄和净化的终端,实现了区域海绵城市功能,既增加了片区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的“弹性”,也进一步提升了原有的城市功能。

启示系统化思维、精细化建管

城市建设要坚持规划引领。申报省级海绵城市试点片区之前,南京市已完成了《南京市中心城区排水防涝综合规划》《南京市非常规水资源—雨水、再生水利用规划》《南京市海绵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专项规划》等12个海绵城市相关规划成果编制,在海绵城市建设领域建立了绝对领先的规划优势。丁家庄片区申报成功后,又陆续出台了《南京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南京市海绵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导则(试行)》等一批规划、规范文件。栖霞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坚持以规划为引领,以《实施方案》为指南,科学有序推进试点片区建设。

城市建设要运用系统化思维。丁家庄海绵城市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生态节能”原则,采取系统化思维方式,在充分调研该片区气候、生态、地质、水文的基础上,统筹考虑防洪、排涝、抗旱、雨水存储与净化、雨水开发与利用、生活、娱乐等多种使用功能,工程与河道整治、排水达标区建设等多项相关工作并联推进,综合采用透水地面、渗透井、植草沟、调节池、下沉式绿地、雨水湿地等多种先进工艺,兼顾功能与美观、建筑与自然、科技与人文,致力于打造更加生态和谐、自然宜居的现代城市环境。

城市建设要注重精细化建管。丁家庄片区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全面落实精细化建管要求,将每个子项目细化分解为若干步骤和环节,每个步骤、环节明确技术指标,组建专业监理团队,加强全流程监管,严格对照指标要求对施工进行跟踪考核,严把质量关,确保工程品质过硬,努力将该项目打造成民心工程、精品工程、示范工程,发挥好海绵城市试点建设片区的全国示范效应。

最新信息

  大同市坚持园林绿化高起点规划、[详细]

推荐信息

  大同市坚持园林绿化高起点规划、[详细]
中国前沿资讯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39152号-2
郑重声明:本网页面构造与内容设置全部为自主创意,如有模仿或雷同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