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家楼没有辉煌的历史,梅家楼在创造历史的辉煌——采访札记
本网讯 五月的麻城,艳阳高照,惠风和畅,花儿绚丽,树木葱茏,空气芬芳而清新。在一个美好的日子里,市人大常务会研究室丁永宁主任、代工委吴国书主任带领我们一行前往顺河镇梅家楼村采访市人大代表、党支部书记陈明和。
小车从城区出发,沿麻顺公路往北,行程20公里后,便来到一条宽阔的水泥公路前,此刻透过车窗,我们的视野豁然开朗。蔚蓝的天空一碧如洗,瘦红肥绿的原野广阔饱满,青翠欲滴。道路旁,杨柳的发稍阿娜多姿,像长发美女留下优雅的背影。几栋小楼别墅,依山傍水,各抱地势,层层叠出。经打听,这里便是梅家楼村。
此时陈明和书记闻讯匆匆赶来,面带笑容。这位现年53岁的中年汉子身材修长,深邃而明亮的眼神折射出几分睿智,显露出几分人格的魅力,浑身充满着朝气、锐气、勇气与和气。如果不是市人大领导的介绍,还以为他是一位儒雅的学者呢!他和我们边走边聊,心情愉悦。
在村部,我们的采访逐渐进入了状态。
这个上午,陈明和书记的谈话,波澜不惊,轻松中负载着沉重,平淡中蕴含着思考……于是,笔者稍作梳理,两天后便写成这篇文字。
临危受命
顺河是革命老区,作为黄麻起义的策源地之一,大革命时期有2万优秀儿女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诞生了鲍先志、周希汉等15位共和国将军和27位军级老首长,在册烈士近4000人。陈明和是出生在这块红色土地上的农民的儿子,老区的山水抚育了他坚毅的性格,革命传统故事永远激励着他忠于人民。
十八岁那年,陈明和参加高考,仅几分之差与大学失之交臂。儿时希望长大当一名科学家的美梦化作泡影后,他只有面对现实,接受生活的磨炼。直到1986年,他在外一边打工,一边不辞劳苦完成中央农业广播学校的学业,获中专文凭。
家乡贫瘠的土地以其博大的胸怀接纳了他。1988年毅然回乡后,他积极投身到现实生活的海洋,脚踏实地,立志在农村广阔的大地里,努力实现人生的价值。1990年,时年29岁的他被群众推荐担任村委会副主任兼出纳,一任就是9年。由于为人谦虚,好学上进,他的工作得到了领导的认肯,受到了群众的好评,1999年,39岁的他又挑起了村委会主任的重担。
梅家楼村不仅是老区、库区村,也是全镇乃至全市有名的贫困村。过去有人编段顺口溜说:住进梅楼村,掉进烂泥坑,四季闹饥荒,家穷响叮当。
顺河镇党委、镇政府把梅家楼村列入了重点扶贫对象。
要解决梅家楼村的根本问题,首先要选好一个带头人。
2002年初冬的一天,梅家楼迎来了久旱的一场大雨。干涸的麦地里,麦苗儿张开了贪婪的嘴巴正在尽情地吮吸着雨水。
村部小学里,村级班子换届选举正在如期进行。冒雨前来参加的选民在这届“海选”中到的最齐全,尽管雨水夹裹着寒意袭来,山村的小学却是春意盎然。因为这次的选举非同寻常,它将影响梅家楼村的命运,村民寄予了满腔厚望。人们凭借朴素的眼光认为,当基层组织的“航船”行将搁浅的危难时刻,忠厚朴实、年富力强的陈明和就是那个不负厚望的舵手。
信任,是一份期待,一份义无反顾的期待;
信任,是一种力量,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
大家知道,梅家楼村早在九十年代因盲目投资办企业,欠下18万元债务,本金加利息,滚动下来是不小的数字。
对于一个耕地面积38公顷,200多户家庭的贫困村来说,这笔债务是一个天文数字。
陈明和的竞职演讲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冲天的“牛皮”,关于梅家楼村面临的困境和出路却剖析得剔肤透骨,字字掷地有声,句句扣人心弦。终于,人们在选票上勾上了自己最信赖的名字,投上了神圣的一票。选举最后揭晓时,选民们等来了自己最理想的结果:陈明和以遥遥领先的票数当选为该村新一届班子的领头人!
负重奋进
2002年12月,这位刚进40岁的青年汉子挑起了梅家楼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的担子。他是土生土长的本村人,面对那山那水,那垸那田有着亲切的依恋。他决心把梅家楼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因此,他团结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开始了自己的艰难跋涉之路。
第一步,清债务。上任伊始,陈明和面对的除了乡亲们期盼和信任的目光,就是村里18万元日涨夜大的债务。曾在村里担任过9年出纳会计的陈明和更清楚18万债务对作为领航人的他来说,无疑是如山的压力。也正是这些债务,村里的用电关闸了,抗旱抽水的泵站停机了,正扬花抽穗的稻田干涸了,上下十几里的梅家楼听不到马达的轰鸣,看不到电灯的闪烁。
陈明和找到供电所负责人,请求他给梅家楼送电以解燃眉之急,并再三承诺,于本月16日将村里所欠电费送上门。
供电所负责人一听就火冒三丈:陈书记,是人就得讲个诚字,你没钱还干吗还要绕个圈子耍我们哩!我也是在农村长大的,你当我不知道是不?这“十六的还钱”,言外之意就是没—钱—还!
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炉香。陈明和没有过多解释,心里在暗暗发誓,不能让人看不起梅家楼人,更不能丢掉诚信二字。
几天后,陈明和带着他多方筹措的几千元现金赶到供电所,比他承诺的“十六”还钱的日子提前了一天。供电所负责人惊诧的目光中带着几分内疚,几分钦佩,当即合闸送电,梅家楼人的心被点亮了。
他请求镇党委、镇政府领导出面斡旋,并多次登门找相关金融单位领导协商,让村里的欠款停息挂帐。同时,他积极利用整合集体资产、金融政策支持等有效措施,于次年底前,将集体18万元的债务全部化解完毕。沉重的债务化解后,着实让他肩上的重负释然了,全体村民扬眉吐气。
第二步,调产业。梅家楼是集山区、库区为一体的贫困村,必须因势导利调整产业结构,走多种经济共同发展之路。对此,他提出了“培育三大支柱产业,突出三大特色经济,打造绿色环保品牌,实现梅家楼富民兴村” 的发展战略。“三大支柱产业”:板栗、油茶、茶叶;“三大特色经济”:养猪、养鱼、养鸭。
这一历史性决策,为梅家楼的发展奠定了信念和方向。经过政策宣传,深入动员,责任到组,任务到户,一个冬春的奋战,产业化调整得以初步推开:1000亩板栗、500亩油茶、100亩茶园初具规模,养猪、养鱼、养鸭形成特色。
第三步,建阵地。梅家楼村“两委”虽官居“品外”,但基层组织是党的基石,乡村的旗帜。原村部始建于九十年代初期,土砖土瓦,场地扁窄,几成危房。2005年5月,他向市、乡镇组织部门争取资金12万元,村集体筹资3万多元,一栋新颖别致的村部办公大楼拔地而起,成为乡村亮丽的风景线。
梅家楼村干部把阳光村务的理念刻在心扉上。“多干少说,多做少议,多为少憩,多予少取,多学少惑”在这里蔚然成风。在梅家楼没有“一言堂”,只有“群言堂”。大事小事交群众讨论,每年为村民办一至两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已形成制度。
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陈明和引领梅家楼村人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用滚雪球的办法,清欠债、调产业、建阵地,还办起了3家集体经济实体。
开拓创新
2005年10月9日,陈明和再次以96.8%的高额得票率,继续当选为梅家楼村的领航人。
为了兄弟姐妹的信任,父老乡亲的嘱托,他与乡亲们同呼吸共命运。乡亲们不致富,梅家楼村不脱贫,他食不甘,寝无眠。他决定继续从整治村容村貌等基础建设入手,大力培育“支柱产业”,突出“特色经济”。
——硬化通垸公路。陈明和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村村通”项目,连同村集体筹措资金共计50多万元开展乡村公路建设。全长9公里的水泥公路覆盖到全村8个小组,14个自然垸。让梅家楼人彻底告别了千百年来“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的历史现状。
——整治当家塘堰。结合市“三万”活动,挖当家塘堰8口,整治“筛子塘”、“碟子塘”5口,拦河提堰5处,共砌石岸2200立方米,有效地提高了防洪抗旱能力。
——建垃圾处理池。在环村公路村民生活集中点建水泥垃圾池5处,定点放置垃圾桶5个,以劳工计酬的形式,安排专人2人共同负责经常打扫公众场所的环境卫生和转运垃圾。垸里大树下、小道旁,家禽牲口随地留下的粪便不见了;垸前垸后随处可见的生活垃圾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干净整洁的林荫小道,村风淳朴的文明风貌。
——建设养猪基地。利用项目扶持、对口援助、集体投入等办法,2006年,请技术专家新建“150标准化养猪场”4栋,科学化养猪,精细化管理,年出栏牲猪600头。并以竞标承包的方式,将4栋养猪场租给本村养猪大户,村集体每年纯收2万元。
——发展水产养殖。梅家楼山水资源较为丰富,境内小(二)型、小(三)型水库8座,大小塘堰25口,水产养殖经济发达,每年生产鲜鱼8000公斤,特种水产品300公斤,水面附带立主体养鸭、养鹅10000只。承包给12家经济丰富的养殖大户,集体年增经济收入3万元。
与此同时,集体苗木基地、油茶基地、板栗基地,年集体收入2万余元。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花引来百花开。梅家楼村以“支部+公司+农户+基地”四位一体的产业路子,先后成立了“板栗专业合作社”、“养猪专业合作社”、“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等3个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社组织,农户家庭式作坊,提篮式买卖变为集约经营,联合起来闯市场,被村民称之为“联心社”、“致富社”。
18万元的债务还清了。
土砖布瓦的村小学换成楼房了。
弯曲、泥泞的乡间道路拓宽了,截直了,硬化了,亮化了。
破烂不堪的村部现代化了。
村民的负担减免了,收入增加了,票子增多了,幸福指数提升了。
村集体的积累接近6位数了……
梅家楼人笑了,一种充满自豪的笑。
陈明和笑了,一种如释重负的笑。
从29岁出任村部出纳,到41岁成为梅家楼支部的领航人,如今年届五十有三的陈明和两鬓尽染霜雪,额头上刻满了纵纹。10年来,他带领乡亲们逆境创业,苦海弄潮,一次次拼搏,一次次冲刺,陈明和没有辜负组织的信任和村民的重托。
情满山村
君子敏于行而讷于言。担任村支部书记10多年来,陈明和很少把“权为民用、心为民想、情为民系、利为民谋”的大道理挂在嘴上,可他心里始终有一道不可逾越的堤坝在约束着自己的言行举止。那就是违背良心的事不干,短期行为的事不干,违背市场规律的事不干,当面是人背后是鬼的事不干的“四不干”原则。“四不干”原则为梅家楼营造了一种公烛无私光,民风有善扬的氛围。
2008年10月,2011年11月,陈明和连续两届又以高票当选村支书记。自2004年以来,他连续高票当选麻城市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人大代表。
手捧鲜红的当选证书和代表证书,陈明和没有承诺,只有一个念头,民敬我一尺,我还民一丈!
“人民代表人民选,选好代表为人民”。从此,他的心与乡亲们贴得更近了,他的情与老百姓系得更紧了,他勤于学习、深入调研的劲头更足了。市历届人大常委会闭幕期间,他都是积极谏言献策,撰写的《关于加快城顺公路与胡家墩村连接线建设的议案》的引起了交通部门的重视,并迅速得以落实。《农村养猪业的困境及对策》综合议案,受到市政府办及商务局、畜牧局、经管局等多单位的密切关注,以致后来为全市农村养猪行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诗人艾青曾在诗中写道:“我眼里为什么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块土地爱得深沉”。
5组现年82岁的李昌胜老人,其子常年漂泊在外居无定所,老人的基本生活全靠陈明和接济,逢年过节,他都亲自上门送钱送物,且10多年来从未间断。老人逢人便说:陈书记不是亲人胜似亲人!6组的陈东方女士10年前离婚时带着2个未满10岁的孩子与老母相依为命,艰难度日,陈明和资助她的2个孩子从小学到大学毕业。
10多年来,梅家楼村里无人上访,就连写信告状的人也找不出半个。以梅家楼人的话说,陈书记是我们全村百姓选出来的,再难再大的事情我们都找他,干吗要上访呢?村务透明,管理民主,我们还写什么告状信?10多年来无人犯罪,强打蛮要、村匪村霸的事在梅家楼村销声匿迹。10多年来,确保了市政法委授予的“无上访、无刑事犯罪、无赌博、无偷盗”的“四无”安全文明村称号。先后被评为 “黄冈市先进基层党组织”、“麻城市综合治理平安村”、“麻城市二十强村”等荣誉称号。
万事零开始,迈步从头越。陈明和心里清楚,梅家楼村如今进入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但山外青山楼外楼,时代的发展永远没有休止符,肩上的担子仍然是负重的。可是,再苦再累,陈明和也会迎难而上,不言放弃。因为,在他心中始终有一股力量在升腾,那就是乡亲们的信任和嘱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