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大酬宾”、“感恩大行动”、“烫+染+护理=198元”、“充500元送洗发水一套(价值298元)”……路过的10家理发店里,有9家都是千篇一律的活动海报。
原本只想简单修剪一下头发,在店员坚持不懈地推荐下,最终做了个烫染,还办了一张会员卡。从此以后,你就在这家理发店循环往复地被“套路”下去了。
目前,遍地开花的理发店都逃不过此种经营模式,消费者反感,但也无可奈何。
今天介绍几家“反传统”的“奇葩”理发店,不仅不推销、不办卡,却传到世界各地,有的理发店年收入甚至上亿元。这些“奇葩”理发店,究竟有何生意经?
只剪头发的10㎡理发店
如今,在一些大型超市旁,常常会看见一个简陋的理发店:只有一两名理发师,招牌上写着“10分钟快剪”。其实,这种理发店最早源于日本。
QB House
1996年,小西国义在东京开了一家10㎡的理发店QB House,只提供剪发服务,不做发型设计、不染发、不剃须,甚至不洗头;剪头发只需10分钟、1000日元;理发师一句废话都没有。
剪发组合柜
小西国义设计了一套剪发组合柜:柜子正面是操作台,还有消毒柜,以及毛巾、梳子、镜子等用品的隔断,每个物件都有卡槽,还有个小盒子专门装眼镜。柜子背面也被充分利用,客人的衣物可以挂在这里。这样的每个组合柜就是一个理发师的工位,配套的椅子尺码也明显小于那些传统理发店里的舒适座椅,用以节省空间。最终,10㎡的空间,被规划得井然有序。
清洁碎发的小型吸尘器
“免洗”是QB House提高效率、提升流量的一大关键。QB House有一项已经获得专利的发明——清洁碎发的小型吸尘器。吸尘器的顶端附有软毛,插上电,就能迅速清理完顾客头上和颈部的碎发,只需要几十秒。
店门口的收银机
而且,为了节约成本,同时也让理发师更专注于理发服务,QB House没有收银员,而是在门口放一台不找零的收银排号机,用户自己先付费,然后叫号服务。
在QB House门店的墙上,贴有关于“时间”的字句——我们的使命是提供时间的价值、时间产业等于旨在追求效力、以至短时间提供服务等。在小西国义看来,即使在价格上没有优惠,但把一天24小时中的10分钟还给了客人,就是一种时间上的优惠。
20年的时间里,QB House几乎以每年翻倍的速度狂奔。至今,在日本开了550多家店,在海外拥有100多家店。据统计,2016年整年,全世界有1600万人跑去QB House剪头发,年收入10亿元。
把头发吹到极致
QB House只负责剪头发,而美国有一家Drybar则只负责吹头发。
Drybar: No cuts, No color, Just blowouts
尽管只提供吹头发服务,价格也并不便宜(一次35~50美元),但Drybar却俘获了不少女人的心,每个月有超过10万人去Drybar吹头发,其中30%的顾客一周会去至少2次。
吹头发并非刚需,但为了让顾客心甘情愿掏钱,Drybar做足了体验感和场景感。
Drybar的店面装修:纯白中带着俏皮的黄色
Drybar的各个店面装修以纯白色调为主,如白色的吧台、座椅和吊灯;纯白中又带有一道俏皮的黄色,如黄色的吹风机、梳子和围裙。因为不剪头发,所以地面上也没有碎发,整个店看起来干净整洁。
此外,Drybar还为顾客免费提供香槟、咖啡、鸡尾酒等各种饮品和小点心。吧台、音乐、饮品,与传统的理发沙龙比起来,Drybar更像一个酒吧或者社交中心。
而每一款发型也是以鸡尾酒命名,比如“曼哈顿”(时髦而柔顺的发型)或“宇宙”(松散的波浪发型)。这样取名字,不仅有趣,更重要的效果是提高顾客粘性。一般来过Drybar的顾客,就会知道哪款鸡尾酒名字代表什么发型。
“反过来”的镜子
Drybar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则是“反过来”的镜子。从洗完头到做好造型之前,顾客都不用看到湿漉漉的、尚未完成头发造型的自己,只需看电视或杂志。如此一来,顾客能够更加轻松,也不会对整个过程进行过多的指点。等待发型完成后,顾客才被旋转面向镜子,迎来“闪亮登场”的一刻。
Drybar带来的风潮,迅速吸引了一大批粉丝,还不乏好莱坞明星,杰西卡·阿巴拉是这里的常客,新店开张,还引来维密超模捧场。
只吹头发,不剪不染,Dryba每个店净利润在15%到35%之间,而普通沙龙的收益一般在11%左右。从2010年成立至今,Drybar迅速开出75家分店,2016年营业额达到1亿美元。
只有经典才留得住
与大多数喜欢设计新颖发型和追求潮流的理发店不同,荷兰的Schorem理发店的创始人Leen和Bertus认为,“只有经典才留得住”。
Leen(左)和Bertus(右)
Schorem的经典体现在店里的每一个角落,从摆设、装饰到技术,都保持着百年前的模样。置身于这个环境中,仿佛忘了自己到底身处哪个年代。
猫王
因为Leen和Bertus是摇滚发烧友,特别喜欢20世纪20到50年代的猫王大背头,所以,Schorem只剪24中经典油头发型。他们将这些发型画成海报贴在墙上,客人进门抬手一指,理发师就能心领神会。
只有经典才留得住
理发、刮胡子的工具和手法,也是传统、经典的。
Leen和Bertus希望Schorem打造成男人的专属空间。因此,在这个雄性荷尔蒙极浓重的地方,女士免进。
虽然只能剪24种发型,但Schorem的生意却异常火爆。店里每天上午11点开门,但在早上7点,门口就排起了队。还有不少客人慕名而来,坐3、4个小时的火车,再等上几个小时。
对Leen和Bertus来说,理发是一门值得用一生去穷尽的手艺。从2011年成立至今,Schorem没有开一家分店,只是换到了街对面一家更大的店,旧店则变成了“老派发型师学院”,两人会定期给新手们讲解理发的手艺。
Leen和Bertus与同行进行交流、切磋
如今,在Facebook积累了60多万粉丝的Schorem,也给海内外不少理发师带来了灵感。Leen和Bertus也多次出国跟同行交流切磋,还到日本、澳大利亚、泰国等地开展老派发型的巡回讲座。
自制的发油和海报
随着知名度不断提升,Schorem也会售卖一些周边产品,如自家的发油、教学DVD和自制海报等。
总结:“奇葩”理发店的生意经
仔细分析,不难发现,不管是QB House、Drybar,还是Schorem,虽然“奇葩”,却有一套传统理发店学不来的生意经。
1.极“剪”主义
大多数理发店喜欢做加法,从走进理发店或者美发沙龙那一刻开始,到洗、剪、烫、染、吹,理发师会在每一个环节使尽浑身解数,向顾客推销洗发、护发产品,以及介绍充值办理会员卡可以享受到的“优惠”。
而QB House、Drybar和Schorem则是做“减法”,减去顾客不喜欢的推销、办卡,减去繁琐的烫、染等环节,只留下最简洁的服务。
2.新造一个细分领域
Drybar和Schorem之所以能成功,在于它们“制造”了一个新的细分市场。
吹头只是美发服务中最简单、最基础的一个环节,Drybar却将这个从来没有人意识到的服务单独拎出来,做成了一项专门的生意。同理,Schorem的油头造型也是如此。
3.技术是硬道理
如今,国内也逐渐兴起“10分钟快剪”理发店、旧上海风格的复古理发店。尽管它们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吸引客流,但对顾客来说,第一次出于好奇,会去体验,但如果理发师手艺不好,便不会再去进行二次消费。
也有一些理发店以“可以在店内免费吃牛排、喝红酒”为噱头做营销。对于自身手艺过硬的理发店来说,这种噱头是“锦上添花”;但如果手艺一般,此种噱头也并不能成为加分项。
正如Schorem的创始人Bertus所言,“理发是一门值得用一生去穷尽的手艺”,因此不管是“10分钟快剪”模式,还是专注于一个细分领域,唯有将简单招数练到极致,方能练就绝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