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一锤定音,中国大运河历时8年申遗成功。至此,中国的世界遗产名录增至47项!
外地成功的范例,也让黄石工业遗产片区的申遗之路看到一线曙光。
2008年至今,从黄石工业遗产片区获批,到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摘牌,从一批批国保单位纷纷诞生,到黄石矿冶工业遗产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这座城市正在用不折不挠的文化坚持向“世遗”冲刺。
申遗之路,一路艰辛一路歌,黄石人用特有的气魄与远识,期许为这座城市留住更多最真最美的记忆——
工业遗产:难以复制,独一无二
6月底,地处江南的黄石迎来一年中最湿润的梅雨季。
趁着下雨天,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管委会的工作人员们又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一遍遍查阅遗址边坡修复的相关数据。大家都很清楚,遗址抢救性保护工程的及时开展对申遗工作而言,至关重要。
此言不虚!甚至连省文化厅巡视员沈海宁也清楚记得那段二十年前的往事,并称那是最接近成功的一次申遗梦——
1994年,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和武当山一起,成为湖北省申遗的“准备队伍”,并在当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几年后,因为遗址底部矿床开采塌陷,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从《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中清除,等到重新修复后,申遗工作又必须从头来过……
遗憾和惋惜之余,珍视和保护的意识开始萌生!
时光回溯到2009年的暮春四月,拆除位于中心城区华新水泥旧址的会议即将召开。当时上任不久的市长杨晓波提出:“我看看再说!”下午,他前往现场察看后果断拍板:原封不动,就地保护!
杨晓波有自己的心结,因为在此一个月之前,黄石刚被国家列为第二批资源枯竭型转型城市。在他的眼中,工业遗产不仅是黄石城市发展的记忆,也是提升城市形象和魅力不可复制的“硬通货”!
由此,以矿冶文化旅游节为引子、以华新旧址保护为契机,黄石矿冶工业遗产保护迎来新的春天——
“我来晚了!”2011年1月,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单霁翔首次踏上黄石的土地,绚烂的矿冶工业文化给这位“挑剔”的全国顶尖级文保专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单独看黄石的铜、铁、水泥等遗产,全国不乏其物,但四大工业遗产集中一地整体呈现,这是全国唯一、世界少有的奇观。”
3个月后的全国两会上,单霁翔联名宋祖英、贾平凹等40名政协委员联名向大会提交了《关于设立黄石国家工业遗产保护片区的提案》——放眼黄石,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华新水泥厂旧址和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场浓缩着近现代工业文明的符号,铸就了城市所走过的辉煌历程,演绎出人类工业生产痕迹的完整链条,是不可再生和复制的宝贵资源!
随后,时任副省长张通来了,他表示将整合全省资源,优先保证黄石申遗需要;随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所长陈同滨来了,他承诺将优先为黄石申遗编制规划;再随后,纷至沓来的阙维民、沈海宁、刘伯英等专家学者们更是直言:“申报世遗,黄石是不二之选。申遗不仅是黄石的事、湖北的事,更是国家的事……”
自此,黄石申遗的决心愈加坚定,在对文物遗址的追寻、保护、发扬和传承中,在对工业遗产保护规划的编制中,在对矿冶文化突出普遍价值和对比分析的研究中,黄石用行动一一作答。
时光荏苒,苦心不负。2012年11月17日,在京召开的全国世界遗产工作会议传来喜讯:黄石矿冶工业遗产作为我省唯一独立申报项目,在全国200多个项目中脱颖而出,喜登国家文物局公布的45项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黄石申遗,迈出关键一步!
黄石申遗:目标不变,行动不减
6月29日上午,难得的晴朗天。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的广场旁爬满了青草,厂里的一对新人正在此拍摄婚纱照。
新人的身后,就是锈迹斑斑的高炉遗址,这座突兀而沧桑的建筑似乎正暗示着汉冶萍曾经的跌宕岁月,提醒着每一位黄石人:历史不容遗忘!
“的确,不该忘记过去。”新冶钢总经办工作人员朱友松说,为了保住张之洞雕塑,厂里曾五搬其家,因为它见证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诞生和进步。
历史走到今天,如今旧址内四栋日式清水楼、毛泽东曾两次光临的欧式楼和已作为厂区活动中心的苏式建筑早已被金银花和爬山虎覆盖得层层叠叠。为更好地保护旧址,新冶钢投资600万元在厂区原高炉遗址群处修建了集园林、雕塑、文化长廊、浮雕于一体的古建筑风格的广场。
“沿江5公里长的新冶钢厂区,各种设备、厂房可谓见缝插针,但为了保护高炉遗址和高炉水塔等建筑群,厂里圈出1.7万平方米的地方保护遗址,实为不易!”说这话时,朱友松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的保护,只是我市申遗工作中的一个缩影、一朵浪花——
2009年,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保护成为首批获得国家政策支持的项目,获批资金2.57亿元。2010年,修缮后的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焕然一新:触屏式讲解机、手动感应电子书、幻影成像3D动画等,“声、电、光”的现代科技运用,更加真实地还原祖先们采矿的情景。
如今,铜绿山考古遗址公园正式获得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将投巨资建设青铜文化广场和遗址博物馆新馆。这也意味着其所在山体将不能进行矿藏开采,而相关负责人表示,仅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下面埋藏的矿产价值连城。但黄石不计眼前得失,致力永久保护!
如今,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场早已摆脱“垃圾场风波”的困扰,完成了从资源枯竭矿山到全国第一家矿山公园,再到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华丽转身,演绎出石头上种树的奇妙景观。
如今,华新水泥厂旧址已被国家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北水泥遗址博物馆”成功命名,并先后征集到反映华新水泥厂的相关藏品1万余件(套),不久的将来,这片废旧的厂区有望摇身一变成为“中国水泥博物馆”。
如今,下陆火车站旧址、小红楼旧址、大冶铁矿至黄石码头铁路专线等全市109处工业遗产名录处处登记在案,各类工业遗产的紫线划定、规划编制、价值研究等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
“对于申遗工作,我们初衷不变、行动不减。”市文化局副局长官东平语气铿锵,目标明确:力争将我市矿冶工业遗产项目纳入国家文物局2016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推荐文化遗产名录名单。
专家借力:延续文脉,重现生机
2012年隆冬时节,一批国内知名工业遗产保护专家集合在一起,他们在市长杨晓波的率领下,以国家文物局工业遗产考察团的名义远赴英国曼切斯特、德国鲁尔工业区等地考察学习他国在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方面的成功经验。
此次历时10天的考察,不但学了先进,聚了人气,更为黄石的申遗工作吸引来更多关注的目光。
“国内许多地方的工业旅游地,成为人们的凭吊地,非常冷清。工业遗产不仅仅是保护,还需要活化、再生、复兴。黄石的工业遗产点除了核心工艺、核心技术等需展示外,其他的空间可以转变为城市公共服务职能,让遗产融入城市,让旧址重现生机。”2014年5月24日,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协会(TICCIH)主席P·E马丁先生来黄考察我市矿冶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情况。在随后召开的黄石矿冶工业遗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中外专家咨询会上,相关专家畅谈了黄石矿冶工业遗产的相关价值。
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协会中国区主席、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博导阙维民教授多次来黄调研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作。“空旷的场地可以改造成音乐厅、会议中心;焦炉可以改造成餐厅,也可以改造成摩天轮。”阙维民建议通过类似的改造,让工业遗产“热”起来,吸引更多的人群,带动当地服务设施发展。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吕舟表示,黄石不能仅仅满足于工业遗产的保护,更需要在活态保护下加以有效利用,让其影响城市文化、助推城市发展。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沈阳表示,黄石矿冶工业遗产保护要达到维系市民情感,传承城市文化的效果,希望在利用保护中再现当时工人的生活形态,并将其打造成与周边城市互相交流的工业文化生活中心。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刘伯英表示,历尽沧桑的工业设施可以通过艺术家的包装形成城市新地标,形成旅游文化资源,而不该成为“包袱”……
对黄石而言,专家学者对工业遗产保护、开掘的阐述,也最终让我市的申遗思路积流成河,豁然开朗——
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提升工业遗产的保护管理水平、完善文本和规划编制、加深价值研究、健全保护机构。正如杨晓波所言,工业遗产是黄石精神的源泉,是美丽黄石的根脉。如果申遗成功,其价值将远超引进一家甚至几家世界500强。我市将继续引导全社会重视、参与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形成一种文化认同、文化自信、文化自觉。
申遗路上,黄石的矿冶工业血脉源泉涌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