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这样具有3000余年建城史和860多年建都史的古都城市治理中,文化应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关注这个问题,意味着我们有必要从文化视角考量首都城市功能定位和城市治理体系。
北京城市功能演变已经呈现这样的轨迹:政治中心功能是首要和固有功能;由于承受着人口、资源、环境的巨大压力,经济增长正着力于转型升级;同时,全国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和宜居城市等功能趋于凸显。这四个中心相辅相成,互为支撑,四位一体。
文化中心的本质特征在于文化活力和文化影响力,葆养首都的文化活力和文化影响力对政治、国际交往和科技创新领域的建设具有源头活水般的宝贵价值。
文化中心与政治中心伴生共荣。历史经验表明:国家的政治选择往往带有深深的文化烙印,文化中心伴生于政治中心,同时为政治中心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持。北京丰厚的文化底蕴、不竭的文化活力涵养着国家政治中心的发展,同时由于文化关涉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文化中心的建设将巩固政治中心功能。
文化中心与国际交往中心相辅相成。一方面,北京成为国际机构聚焦和国际人士向往之地,离不开历史文化名城的特征和自身的文化魅力,文化中心建设是国际交往中心的重要支撑;另一方面,国际交往越来越注重以文化交流沟通为特色,国际交往中心的性质也影响着北京文化中心建设的特点。
文化中心与科技创新中心双轮驱动。早在15世纪,达·芬奇就说过“艺术借助科技的翅膀才能高飞”,这句话生动地揭示了文化与科技的内在联系。当代的文化发展日益表现为科技搭载文化的信息产业和媒体产业的数字化扩张,并进一步催生新型的文化业态。从形式到内容、从表面到实质,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传播、交易、消费在与科学技术的融合互促过程中得以重塑。文化中心与科技创新中心的合一是大势所趋,也是北京确立双轮驱动格局的基本理念所在。
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北京在城市发展与治理中尤其要体现文化视角、彰显文化视野。要以文化引领城市发展的方向,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理念,在城市规划方面要以彰显首都文化特色为主要考量,把城市功能、城市环境与城市精神、城市文化有机地统一起来,延续文脉,承载乡愁。在政策实施层面,应注重发挥“文化引擎”的作用。要更加注重文化对城市整体形象的塑造,将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古都风貌保护有机结合,加快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功能开发,形成皇城文化核心区、国学文化展示区、演艺集聚区、民俗文化区、会馆文化区、休闲文化区等功能各异、特色鲜明的文化街区。要更加注重营造城市文化环境,形成浸透在城市大街小巷中的生活美学和人文情怀。要更加注重文化精品创作规划、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更加注重文化民生的保障和改善,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更加注重文化对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的影响,推动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要更加注重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完善创新合作机制。
美国著名城市规划理论家、历史学家芒福德提出了一个衡量城市发展的重要尺度:“我们与人口统计学家们的意见相反,确定城市的因素是艺术、文化和政治目的,而不是居民数目”。由此,他认为城市是“文化的容器”。从文化视角出发,将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城市缘何存在、如何成长,进而掌握首都城市治理规律,更有预见性、更加科学地塑造城市的未来,造福于现在和未来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们。 |